苏永强:打造“大国重器” 传承“沈鼓家风”

19.01.2016  08:14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旗帜,这是中国石化装备打破国外垄断的轻骑兵,这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舱石,这是中国劳模成长的摇篮……沈阳鼓风机集团,她的名字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作为经营沈鼓19年,把沈鼓锻造成“大国重器”的总舵手,苏永强是一个强大符号。

  采访苏永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沈鼓就名扬辽沈大地,记者就有了深度采访的动机,但这一约就是十几年。1月15日,终于如愿以偿,这是一次难得采访,苏总第一次向记者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和企业成长历程。

  28年历练使命在肩

  学徒工成为总经理

  “我不要学历,要能力;我不要教授,要厂长”苏永强至今还记得当年老厂长刘玄在他上任前说的话。

  1969年,16岁的苏永强进入沈鼓,做学徒工七年,厂内职工大学脱产学三年,到技工学校做三年教师,后成为机关和技术部门做专职书记,再到分厂做党政一把手,他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1994年,苏永强进入企业核心层,晋升为常务副厂长;三年后他成为沈鼓厂长,用了28年时间打磨。从工人干起,28年的历练让苏永强不仅深刻地了解了企业运行规则、企业文化,也形成了脚踏实地、激情创业、积极好学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大格局在他心中形成。如中国石化大用户评价:苏永强习惯站在国家角度思考企业经营问题。

  “我的国家格局和责任来自于参与沈鼓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实践”苏永强说。苏永强所言国家战略,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和穿衣问题,国家先后引进大化纤、大乙烯、大化肥等设备,并启动了这些设备国产化进程。在当时沈鼓的掌舵人贺祝三争取下,沈鼓成为全国四大石油装备国产化基地之一,主攻方向是大型压缩机。就在苏永强七年学徒期满之后,沈鼓开始从意大利引进了离心压缩机技术,并开启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重大设备国产化征程。追随国家战略,让沈鼓由一个普通企业升成中国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也让苏永强实现了责任转变,由一名普通工人转为国家战略执行者,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宽广,民族利益、国家责任高高树立起来。这,成了他领导企业前行的不竭动力之源,也是他激情创业的原始动力。

  19年细耕细作

  行业龙头成就“大国重器”

  “企业最困难时,我作为厂长的出差费要自己出,企业急需一部分生产资金靠向职工集资。”谈及刚当一把手时,苏永强印象深刻。 1997年是沈鼓最困难时期,苏永强成为企业一把手。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沈鼓从困境中走出,2001年开始了企业腾飞之路,沈鼓的销售收入不断获得新高,5亿元、8亿元、13亿元。2004年,沈鼓整合沈阳压缩机厂和沈阳水泵厂,销售收入达到了18亿元。到2014年,沈鼓销售收入达到了112亿元,是整合之初的6倍,利润也由几百万到最高时为4.6亿元。从2010年开始,沈鼓连续成为沈阳十大纳税企业,成为行业龙头。

  近10年,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无数个填补国内空白的纪录在沈鼓诞生,一批产品达到或者超过世界水平。如大型乙烯压缩机从24万吨提升到了120万吨;炼油装置由180万吨达到1300万吨,占据中国石油95%市场份额;化肥五大装置,由30万吨合成氨,到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大型空分装备,由6000立方米/小时,到10万立方米/小时。管道压缩机,作为“西气东输”核心装置,2011年以前全部被国外垄断,是沈鼓打破了这个格局,为该工程提供了50多套机组;2014年,在“川气东送”工程中,又出现了沈鼓的9套机组。沈鼓的多种产品占据中国制造重要地位,如往复式压缩机实现了最大150吨推力;核泵二级机组,沈鼓开发了五种,推出150多套核主泵机组,沈鼓还同时推出了CAP1400三代轴封主泵……“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成了沈鼓的高频词。在这高频词下,沈鼓让中国企业累计至少少花费40亿美元外汇,并大大地增强了国家经济安全。

  近10年,沈鼓技术进步突飞猛进,获得各种科技奖励达到130项,其中四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沈鼓是中国制造从大变强的标志,是名符其实的国之砝码、大国重器。”国家发改委一位领导在一次大型项目签订会上发出这样感慨。 “苏永强又来砸我们的饭碗来了!”某个中石油大型设备全球招标会上,一位国外巨头的代表发现苏永强后,对国外同行惊呼。

  50年薪火相传

  国企典范演绎“沈鼓家风”

  “‘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沈鼓家风’,这是经过50多年锻造而成的。”苏永强指出企业快速发展背后原因。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目前50年岁月,沈鼓一把手只有四个:贺祝三、梁铁山、刘玄和苏永强。企业领导班子超稳定,不仅保证了沈鼓稳定持续发展,也塑造了一个被业内广为称道的“沈鼓家风”,为企业注入了强大力量。

  苏永强是“沈鼓家风”的传承者,更是“沈鼓家风”的创造者,他19年来如一日,用自己言行大大丰富了“沈鼓家风”,并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家风”内涵丰富:有担当和责任,苏永强演绎到极致。沈鼓的产品压缩机是大型石化等核心设备,有“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之说,责任重大,如西气东输项目,一个设备就关乎5亿人吃饭问题。多年来,沈鼓把对国家、对用户的担当和责任当成全体员工必备的素质。苏永强表现特别突出,面对客户,他挺身而出,“我用人格来担保!”正是强烈担当意识,苏永强曾经多次一人面对十几位专家、客户,“舌战群儒”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大订单。在企业技术等创新上,他提出:“出现问题我来承担,出了成绩是你们的!”有一把手的担当,沈鼓人把创新当成自己工作一部分,不断吸取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手段,不断创新,成为行业创新先锋。充满创业激情,苏永强是代表。行业有“马将发的技术,苏永强的嘴”之说,马将发是沈鼓老总工,以技术见长,客户每遇到问题只要他在没有解决不了的难关。而苏永强的感召力极强,他声若洪钟,有非常强的穿透力,能打动人心点燃激情,让员工奋勇当先,让客户诚服。

  学习当成信仰,苏永强率先垂范。多年来苏永强把休息时间基本上都用在学习上了,他参加包括北大等数个大学课程学习,并活跃于各种讲座中。他是班上岁数最大的学生,也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而不断学习,让苏永强的理念超前,并征服了客户和员工。苏永强学习劲头,也推动了沈鼓向学习型组织迈进。

  把优秀当成习惯,苏永强走在前头。“一切向我看齐!”苏永强敢喊这样话。对人真诚,全心为企业服务,为人师表,不断进取努力向上,苏永强是表率。这种风范也带动了一群人,带来了沈鼓中国劳模摇篮的称号。目前,沈鼓全国省市劳模共计200余人,仅全国劳模就超过20人。把优秀当成习惯,形成了劳模文化,成为“沈鼓家风”核心内容。

  一座大山、一棵大树、一个中国制造品牌,一种巨大的力量,苏永强,一个功勋企业家的人生奉献。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刘国栋、黄超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