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刘洪坤把稻田变成莲藕池(图)
“这藕又长又粗,看来长势还不错呀。 ”
11月10日,天气阴冷,营口大石桥市旗口镇曾屯村的10亩池塘内荷叶枯萎,可种植户刘洪坤却是喜上眉梢:在下面的泥土地里,长的是喜人的莲藕,可谓“满塘宝”。看着一节节刚采摘出水的莲藕,刘洪坤一颗悬着多时的心终于放下了,没想到第一次种植莲藕就小获成功。把稻田改成莲藕池,这在营口地区还是首家。
刘洪坤一边查看着莲藕的长势,一边指挥着工人继续往地里注水。 “这池子里的水,十天八天抽一回,一次注水够四天五天的量。现在水位是半米深,等寒冬时,就得超过1米深,这样藕就不会被冻坏了。 ”
刘洪坤告诉记者,藕一般在南方常见,在北方比较少见。当初选择养藕时,一是因为省心,二是因为产量高,还便于管理、采收和贮运。经过考察,我们这的水质好、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藕。只要种上了,肥料和水跟上了,冬天做好防冻,就不需要怎么管理,它自己就开始在地下串根了,我们等着收就可以了。
说起来简单,但在开始种植的时候,刘洪坤还是担心会出现问题,所以她专门找个种藕经验丰富的师傅来指导作业。
池塘里,一名穿着皮裤的挖藕工东挖挖,西探探,并不是成片地挖藕,而是选取几个地点随机挖。 “其实现在已经进入藕的收获期了。挖出来的几个,都挺好。藕现在收也可以,明年开春收也行。 ”为了长远打算,刘洪坤说:“现在是十亩的试验田,如果按照现在的形势来估计,一亩地可产四五千斤的藕,效益挺可观的。明年打算多包点地,弄个一二百亩地。现在先不着急挖,等明年5月份栽秧前挖出来,做种苗用。 ”
曾屯村党支部书记赵洪平对刘洪坤夫妇引进的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批发莲藕的价格在2元钱左右,每亩地藕的产量在4000斤左右,首次投入大约7000元,以后投入将逐渐减少,平均来说一亩地大约可净赚3000元,比种植水稻收益大许多。而且荷花盛开季节,还可开发赏花游等旅游项目。明年,他们准备把全村土地搞一下联合,协调农户把低洼水稻田全部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的莲藕生产基地,计划发展到1000亩。图为挖藕工池塘内看莲藕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