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传火继 鼓乐和鸣(组图)

02.04.2018  09:04

  候场时,于水龙给最小的弟子“开小灶”。

  李佳在演奏时加入特技,给观众带来惊喜。

  辽宁鼓乐多在婚丧仪式中演奏,分坐堂和行路两种形式。

  李经南开始学笙时在乐器上做了标记。

  正月里,于水龙带着团队来到沈阳参加非遗展演。

  从农村演到城市,近两米长的唢呐吸引了许多人拍照。

  14岁的李经南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一曲高亢、欢快的鼓乐和鸣,在8位辽宁鼓乐艺人的演绎下,让观众欣赏到这原本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才能看到的演奏。辽宁鼓乐是广泛流传于辽宁城乡的一种民俗音乐,鼓吹乐的一种。辽宁地区早在辽代就已有笙管乐的流传,所用乐器主要是笙、管、笛、箫,有时也加入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等乐器。2006年,辽宁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于水龙是民间坚持从事辽宁鼓乐表演的艺人之一,他的鼓乐合奏队很少有被请上专业舞台的机会。早些年,婚事、丧事、做寿、烧香、办满月、商号开张等活动均有鼓乐相随,然而,现在其中的一些活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新的表演形式也给传统艺术带来了竞争,就连婚事使用鼓乐的也为数不多,但许多和于水龙一样的鼓乐传承人在默默坚守着。

  鼓乐入选非遗项目,给这门传统艺术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次来沈阳参加全省的非遗项目展演,于水龙和他的团队成员感到格外高兴。于水龙是土生土长的岫岩人,18岁时中专毕业就开始从事鼓乐学习和表演,家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表演的足迹。鼓乐成就了他的事业,他也把动听的乐声传到千家万户。

  辽宁鼓乐有着自己的传承谱系,秉承“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的祖训世代相传至今,于水龙的女儿假期里也随着团队一道表演。在这次表演的成员里,于水龙年龄最小的弟子李经南一出场就吸引了观众的关注。谈起这段收徒经历,还有点儿传奇。他原本不认识这个孩子,14岁的李经南和于水龙的女儿于洋洋是中学校友,但不同届。有一天,李经南半路拦住于洋洋,要她父亲于水龙的手机号,想加微信。去年6月,于水龙带队在徐家堡表演,李经南闻讯赶来,敲车门要拜师。素不相识的孩子决心要学鼓乐,于水龙没有贸然拒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李经南先学点简单的试试。没想到,李经南悟性好,暑假仅仅学习了21天就进步很快,甚至比一些学了一两年的弟子学得好,颇得老师赏识。经过跟家长沟通,于水龙正式收下了这名14岁的弟子,还承诺不收他一分钱学费,但约定要先学好传统曲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门艺术的发展有赖于一代代的坚守和传承。于水龙一再强调自己是扎根民间的表演,和专业院团演员的表演有很大区别。看着他朋友圈每天发布的演出视频,有时在田间地头、有时在农家小院,他们走到哪里,舞台就在哪里。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查金辉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查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