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贵 农民贷款难 推动涉农贷款担保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26.06.2015  10:37

  融资贷款缺担保 农业企业频“喊渴

  ——农业企业呼唤融资贷款担保扶持政策创新落地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在前进中也出现一些发展瓶颈,其中引人关注的就是不少“”字头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成为企业绕不过的一道坎。

  想扩大生产规模却没有资金,想去银行贷款或因没有抵押物、或因找不到担保对象,导致最后贷不到款……发展实体经济离不开资本,对于广大农业企业而言,这种望“”兴叹的挫败感,让企业常常陷于苦苦挣扎的境地,急需政府伸出援手,期待银行能降低门槛。

  问题:

  “融资贷款难成为企业扩大经营的拦路虎

  近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的一场农业企业融资贷款担保座谈会上,部分地方和企业就贷款担保问题进行了讨论。

  来自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办的有关负责人说,当前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大,融资手段单一。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要求门槛高,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而债券、票据等融资手段运用不足。

  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贷款期限短。企业多数只能贷到流动资金贷款,大部分还款期限只有几个月,最长不到1年,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贷款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贷款利率均超过其总行所公布的基准利率,比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公布的基准利率为5.75%,实际执行利率为6.6%;晋商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实际执行利率却高达10.68%。

  银行变相降低抵押率。部分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要求企业追加抵押物,或者直接降低抵押率,银行贷款与抵押物评估数差额太大,从而形成数倍额的抵押物,从银行只能贷出小数额的贷款。

  “这些问题基本上就是当前我们企业融资贵贷款难的真实写照,是我们企业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一大症结。”吉林德翔木业有限公司、安徽华卫集团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都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触:“企业融资贷款难,已经成为我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拦路虎,更别提带动农民致富了。”现状:

  “银行门槛高,企业屡碰壁”仍是常态

  “企业要扩大牛羊养殖规模,需要钱;企业想上马一条新的屠宰加工流水线,需要钱;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支付订单款,更是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一句话,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资金滚动,常常让企业深陷困境。”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银行寻求贷款帮助,可面对高企的门槛,我们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碰壁受阻成了家常便饭。

  不少省区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特别是贷款难的状况有增无减。如黑龙江主要表现在稻米和大豆加工企业上,广西的蔗糖加工企业、海南的水果加工企业在融资贷款上也普遍遭遇贷款难题;而在福建,全省有大大小小的各类茶业企业达1万多家,同质化竞争严重,使得茶业企业的融资贷款之路走得更加艰辛,“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尽管2013年安徽省金融办就提出了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明确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必须达到‘两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可执行情况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安徽省农委农业产业化指导处有关负责人说,不少农业企业普遍反映,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的贷款品种少,准入门槛高,对风险可控、综合回报较高的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贷款,没能在授信额度基础上延长贷款期限。

  期待:

  “希望政府推一把,银行把门槛降下来

  为了破解农业企业融资贷款难题,各地也是开动脑筋,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探索和总结出了不少好办法。江西、河北等省由政府部门注资一部分,吸引龙头企业出资一部分,成立了省级贷款担保公司,为企业向银行提供担保、过桥资金等服务。

  不少企业代表都说:“扶持政策不少,我们希望能真正落地执行,希望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在助推农业企业做实业上,政府能推我们一把,也期待银行等金融机构能降低门槛,针对农业特点,给予优惠的贷款方案。

  天津市农委每年都组织多场融资培训和银企对接活动,组织龙头企业洽谈对接活动。“我们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京津冀科企对接、北京农业产业化展览会等对接活动,为的就是让企业走出去,去找资本、找合作伙伴。”天津市农委产业发展处处长林兆辉说。

  “企业找银行谈不下来的问题,政府就应该在其中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办副主任张拴洋说,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上,政府部门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改进财政支持方式,发挥省国富农业担保公司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引导股权投资基金,谋划建立农业产业化增信保障基金,拓展龙头企业融资新渠道。

  农业企业如何与资本市场合作?在黑龙江省农委农业产业化办主任于晓平看来,应重点解决企业上市储备、资产证券化、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用好中央推出的各种新融资渠道等问题,搞好上市企业调查,建立上市储备库,引导农业企业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经营思维,“跳出农业做农业,跳出农业思维经营农业产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从企业找钱到钱找企业’,从而多渠道实现融资,解决困扰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

  评论

  农业贷款担保要小步快跑

  买天

  农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钱,农民扩大生产经营也需要钱。于是,融资、贷款成为满足企业和农民资金需求的一大来源。而拿什么来做抵押、谁来提供担保,则成为金融活动中最基本却又最难破解的问题,横亘在企业和农民面前。

  尽管各地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企业的贷款力度,但在现实中,这些金融机构出于追求利润的商业冲动,对于农业企业群体往往并不热情。为什么?因为农业企业普遍效益低、规模小、实力弱,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往往令银行不屑一顾。于是,以没有抵押物为由、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让农业企业知难而退。

  再看农村金融市场,正规金融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占据重要地位。正规金融利率虽低,但门槛不低;非正规金融门槛虽低,但往往利率很高。于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就越来越大。

  按规定,农民的承包地、租用地和投资建设的圈舍、鱼塘等都不能作为抵押物,农民难以凭借现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抵押贷款。在农村推行的信用贷款和小额扶贫信贷额度较低,很多时候都不能完全满足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

  此外,由于农业分散经营和高风险性,制约了一些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农村金融机构信贷员队伍超负荷运转,也限制了其对农户贷款的支持力度;农村的信用环境差和资金需求日趋多元化,使得信贷管理体制亟需改变。

  因此,积极推动涉农贷款担保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但应该是小步快跑。“快跑”是因为在农业金融事业发展上,我们的历史欠账已积累太多,特别是在贷款担保业务领域,就表现得更为滞后。我们需要加快速度和频率,尽早拿出执行方案,以满足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日益高涨的资金需求;但在贷款担保路子的探索上,目前我们还没有一套成熟、高效的运转办法,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搞研究、搞创新,也拿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贷款担保模式,但还不具备适于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我们就要保持适度的步幅,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不能在没有调研、不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急于求成,或是照搬照抄,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企业农民不叫好”的尴尬局面。

  我们只有在探索中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在农业贷款担保这一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