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的中街钟鼓楼拆于1931年

26.07.2015  10:48

  凡是乘坐公交车到沈阳中街的人,总会听到“钟楼、鼓楼”的报站名。清末诗人缪润绂也曾描写沈阳钟鼓楼报更的诗句:“钟打谯楼第几更,八关接续听锣鸣,狺狺中有谁家犬,吠入深霄不断声。”而到了今天,当年壮观的钟楼、鼓楼已不在,只留下钟楼上那口金代交龙钮大钟,正在沈阳故宫里,向游人悄悄述说着自己的鲜为人知的过去。

   钟楼、鼓楼如同孪生姐妹

  记者手中有两张拍摄于1912年的钟楼、鼓楼的老照片,你可以看到它们的建筑形状几乎一样。

  著名民俗学家齐守成先生告诉记者,钟楼和鼓楼位于沈阳古城中最繁华的四平街(今中街)上。东边的钟楼位于现在朝阳街与中街交汇处,西边的鼓楼在正阳街与中街交汇处,正所谓“晨钟暮鼓”。两楼的唯一差别就是钟楼内悬挂的是钟,鼓楼内高架的是鼓。

  钟楼和鼓楼建于1637年(清崇德二年),两楼高约5丈5尺,楼为方形构造,坐北朝南,设有四个孔门,孔门担负沟通四面街路的任务,行人车马可从楼下穿过。两楼之间相距有580多米。

  在楼的台顶四周建有女墙和垛口,台上是两层檐砖木结构青瓦歇山顶方形大亭。顶层悬钟、挂鼓,二层置碑志,来往行人从下层十字孔门穿过。于是,也就有了老沈阳“人从碑下走”之说。

  当年沈阳城内高层建筑很少,因此钟楼、鼓楼与八座城门楼、四座角楼,以及皇宫交相辉映,其建筑显得十分壮观。

  三次申请拆除,钟鼓楼终于不保

  本来是沈阳城内标志性的建筑,钟楼、鼓楼为什么被拆除,又是什么时候拆除的呢?过去一直被认为是1929年,但齐守成先生介绍说,现在沈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已确定,中街钟鼓楼拆除的时间是:1931年。

  光绪末年,西洋钟表开始进入达官贵人家中,沈阳中街的钟鼓楼的报时作用开始淡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坐落在十字路口的两座楼已让交通显得十分不便。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住在沈阳城里的一些官员和大户人家开始提出拆除钟鼓楼的意见。正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的梁启超的儿子,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对于拆除钟鼓楼极力反对。他向官员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毁坏容易保护难。它们一旦消失就不能再恢复了。为什么你要选择把它毁掉呢?”

  沈阳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显示:拆除钟鼓楼一共有三次申请,时间分别为1929年11月4日、1930年4月16日、1931年4月27日。

  当时,作为市政府一级的沈阳市政公所在三年里连续三次向辽宁省政府呈请拆除钟鼓楼,前两次被驳回,1931年才获批准。因为,张学良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大事都是要由他来批的,这事只有他点头才行。

  1931年5月9日,省政府指令沈阳市政公所:“呈悉,此案提经省委会决议,钟鼓两楼准予拆除,仰即遵照办理具报。”

  整个钟鼓楼拆除施工从6月17日开工,到7月25日结束,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这速度也够快的啊!

  据档案记载,拆除的钟鼓楼石碑、石座、兽头、惊雀铃、大钟都被送进沈阳故宫保存,而拆除的旧砖用于修补其他建筑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