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塔街道: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

19.09.2017  06:18

  “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共筑中国梦”,这块用汉语和朝鲜语双语制作的醒目宣传展板就悬挂在和平区西塔街道办事处的一楼大厅。漫步在西塔街道,沿街的朝鲜特色美食与服饰,寓意民族团结的墙画,浓厚朝鲜风情的装饰风格和随处可见的双语宣传广告使整个西塔地区别有一番民族特色。

  作为世界第二大朝鲜族散居地区,地处沈阳市中心区域的西塔街道共有朝鲜族人口为8834人。自19世纪90年代大批朝鲜族人择居于此,经过12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成为以朝鲜族美食、文化、时尚为特征的休闲经济区。

  近年来,西塔街道不断完善党工委领导、行政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以双语和谐为主线,抓民族经济谋发展,抓民族民生暖人心,抓民族文化促交融,抓民族党建强队伍,积极营造各民族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美美与共的良好氛围,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2014年,街道办事处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街道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去年,西塔街道图们社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双语和谐社区。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争取人心。争取民心的关键是保障民生。西塔街道结合实际,建立了六大民族民生事务服务体系,即民族就业服务体系、民族救助服务体系、民族活动服务体系、法律咨询服务体系、共居环境服务体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六多”,即文化活动载体多,2010年以来,组织文化广场演出760多场,观众达20万人次;扶贫帮困资源多,对71户少数民族低保户全部实现四级扶贫帮困;再就业服务岗位多,解决就业岗位约31000个;法律服务机制多,图们社区的视频调解、安图社区的少数民族外来人口管理、纺织社区的少数民族律师服务团等工作为少数民族居民和地区民族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法律事务咨询和服务;经济服务平台多,借助地区商会、辽宁省朝鲜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等民间团体,通过人大代表等渠道,搭建“西塔美食文化节”等平台,唱响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交响曲;流动人口实惠多,街道以社区工作为着力点,以摸清底数、采集信息、动态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服务机制,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发展民族经济,切实改善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是促进民族团结最根本的一环。西塔街道始终以民族经济建设为重点,搭平台、抓服务、增投入,使地区民族经济一直保持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西塔有890家企业,其中批发零售业315家,以销售朝韩商品为主;餐饮娱乐类企业48家,餐饮个体户720家,八成商户主打朝韩料理,味道正宗,很多人为此远道慕名而来。同时,西塔还成功引进了盛京金融广场、西塔大奥莱等重大项目。

  此外,2013-2014年,市区民委连续两年投入30余万元用于西塔民族团结文化活动的开展。2014年,区政府投资25万元修建了寓意民族团结的壁画街。2016年,结合街道办公场所搬迁,修建了800平方米的朝鲜族民俗风情活动室、朝鲜族民俗风情舞蹈室、朝鲜族民俗风情展示厅以及少数民族一站式双语服务大厅。

  西塔街道具有完备的民族文化服务体系。从家教家风到学校教育、从机关单位到驻街企业、从社区文化到国际交流,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活动,深入挖掘优秀的典型家庭,尤其是朝鲜族家庭,弘扬朝鲜族重礼知仪的家风文化。西塔朝小等3所学校、1所幼儿园在抓好特色教育的同时,成为展示民族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街道的5个朝鲜族文化艺术团队,以传统游戏大赛、花牌比赛、文艺展演、周末阿里郎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传承民族文化。今年,街道还创办了“西塔花甲文化节”,活动共计五天,分为12个活动单元,吸引了105个队伍、约600人报名参加,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西塔街道将继续立足自身实际,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完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梁馨月

  通讯员马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