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辣评《道士下山》

08.07.2015  19:10

  陈凯歌一生为两部影片所累

  陈凯歌试图通过《道士下山》表达他对人生的理解,但回顾其个体经历或许会发现,他的人生本身便是一个“道士下山”的隐喻。他出身艺术世家,青年时即拍出轰动中国影坛的《黄土地》,中年更凭借《霸王别姬》登至人生的巅峰。其人才华横溢,文学与艺术修养深湛,又兼与名门才女结姻,被视为处高山之巅遗世独立、清高自傲的得道高人。然而这或许不过只是幻象,他终究只是一个凡人:情感上兜兜转转,最终仍情归红颜,其作为男性的欲念,似乎与红尘俗世中的普通男人们,甚至与《道士下山》中的崔道宁并无太大不同;耐不住寂寞,经不起山下的热闹与喧嚣,跟随古装商业片大潮拍摄出《无极》,却成为他最大的噩梦。即使他后来拍出艺术质量可称中上的《梅兰芳》和《赵氏孤儿》,亦无法阻止人人都是影评人的网络时代对他的冷嘲热讽。平心而论,《道士下山》若出于一个青年导演而非他之手,或许并不会受到这么多苛责。

  陈凯歌的一生为两部影片所累,《霸王别姬》的巅峰,《无极》的深谷。他固有其艺术理想、才情和坚持,却又渴望着市场和商业的成功,无法、无力拒绝时代的主流,在社会转型的商业大潮的簇拥与裹挟之下,似被困在半山腰上的囚徒,进不得,退不能。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与纠结,对于陈凯歌而言,或许比道士何安下的下山更加耐人寻味。(詹庆生)

  悲凉武林被拍成鸡汤人生课

  陈凯歌到底是读书人,爱讲道理的性子是多少个血馒头也改不了。徐皓峰的《道士下山》仙风道骨,拍得波谲云诡,说是年度“神棍大片”也不为过。书读得多了,总忍不住炫耀一些。美工、技法都还在其次,画面上都是精细考究的。最麻烦的是陈凯歌要炫耀的是他的思考。静下心去听,不烦,但对观众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压力。就像当年的《无极》,有些台词听起来总有点怪,诸如我是月修,他是日修,还有滚草地的动作场面,在时下的语境里,让人不腐也是为难。

  但陈凯歌毕竟是陈凯歌。冯小刚曾经评价他最适合在象牙塔里思考全人类的精神性问题,言下之意当然是说他不接地气,不在红尘里嬉笑怒骂。从《无极》开始,陈凯歌就像电影里的小道士何安下,身无长物,带着书卷一次次去接近日益刁钻的观众,屡屡受挫。即便是气质风格接近巅峰之作《霸王别姬》的《梅兰芳》,也在后半段被吐槽。(钱德勒)

  “第五代”导演没法期待了

  作为一个整体,“第五代”已经没必要期待了。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当下的世界对于第五代导演来说,近乎科幻。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抓住当下的笑点和痛点,即便陈凯歌做过努力,拍了一部《搜索》,但也只是徒有其表。他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踉跄,有时都有点令人心酸。

  他们的精神底色根本就是与当代割裂的,所以,无论张艺谋开拍的《长城》,还是陈凯歌选择的《道士下山》,或许都有更实际的考量——既然我无法把握当下,那我就用自己的电影技术重现一个过去时代的故事。所以,他们就愈发依靠视效和排场。但这一切又怎么骗得过早被美国试听效果洗染过的新一代观众呢。更何况,隆重的效果里包裹的都只不过是一个个委顿的故事。

  从当下来说,以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导演,他们在商业上无法匹敌那些纵横资本界的电影玩家,从艺术上,他们干不过一直被迫留存于半地下和三大电影节里的“第六代”。(杨时旸)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