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双创”文化提振大东精神

30.10.2015  06:13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根基。大东区把人才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创新之源,通过构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全方位政策优势“引凤筑巢”,推进创新创业。10月29日,记者走进大东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一支大东创客生力军生机勃发,他们中有行业领头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新人,也有正在就读的高校学子,在这座24小时不打烊的创业不夜城中,将梦想变为现实,也孵化出有自信、讲情怀的大东创业文化。

  产教融合育人才

  锻造一支大东创客生力军

  “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创业不是一件容易事。把想法变为产品,不仅需要资金投入,还要有人才支撑。”沈阳越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勾越,创业仅仅三年,就体会到了招人难的困境。现在,勾越和他的团队扎根大东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迎来了新的机遇。来自沈阳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些试验产品直接交由沈阳技师学院的学生综试基地帮助生产,省去不少麻烦。

  在大东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创业者真正享受到了“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带来的好处。园区内,正在筹建的智能设备加工制作公共服务平台,配备3D打印设备、三维扫描仪、机械加工设备、数控机床、精加工设备等基础资源,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加工制造公共服务。园区外,孵化基地盯住高校院所的学科带头人,让企业与高校携手,将“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培养技术人才。目前,与基地洽谈合作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团队中,9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所的领域顶尖人才,在平台综合设计能力、飞控系统等方面均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他们看中的,正是基地中已经形成小团体的几家无人机(船)、通用航空企业。

  创业文化应运而生

  一座24小时不打烊的创业不夜城

  走进大东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你会被这里无处不在的创新创业气息所感染,被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所激励,被浓厚的原创氛围和四处灵动的创意火花所点燃。这里,不但给创客们提供了聚会、交流、构思洽谈的场地,还开设了专门的“创客车间”,免费提供各类基础性工具,协助创客们把创意点子打造成产品。

  “我也曾经找过工作,因为上班都是朝九晚五,而我不知道九点之前和五点之后要做什么,不能把我的所学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比较浪费时间,所以选择创业。”从2004年创立24小时惠民救援救助站至今,郝士岩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就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拼搏,才使得这个医疗类全国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300万。

  “如果当年能有人给我些指导或支持,我会少走很多弯路。”沈阳金丰春农业科技服务公司负责人程鸿远感慨道。作为土生土长的大东人,程鸿远一直在南方创业,带着一份割舍不断的家乡情结,他带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项目入驻大东区双创基地。“这里24小时不打烊的创业氛围感染了我,希望在孵化期内,我们能和志同道合的兄弟企业一道,生产研发出无人机顶尖级产品,制定中国无人机行业规范。”

  孵化“城市工业”

  培育大东区内生动力之源

  古诗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智慧的大东人,抢抓“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发展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率先打造产业转型“新引擎”。

  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蕴藏着无限机遇与创意的同时,也是对大东区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创业发展取得成果的审视。一是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发展基于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构建支撑平台,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依托省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完善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支撑。三是加大政策扶持,结合创业创新政策,对重点企业、重点平台、重点团队给予重点扶持,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全面提速发展。

  如今的大东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已经成为大东区的地标,创业者的乐园。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而来,大东区又一次展示出新形势下的谋划与远见,以创业促进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集聚能量。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