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陈列馆”开放 张作霖元帅服亮相(图)

19.05.2015  14:37

  流星锤。

  昨日上午,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开馆仪式上,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特别是张作霖元帅服(复制品)更是引人注目。

  本组图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白琳 摄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昨日对外开放。张作霖元帅服、讲武堂学员训练用的刺枪面罩、流星锤以及教学用书,模拟课堂等首次亮相。

  昨日,一些从东北讲武堂毕业的抗日英雄的亲人也从各地赶来。如,抗日民族英雄,被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的族弟;东北抗日义勇军第6方面军副总指挥中将郭景珊的后人;被称为“吉林抗日第一人”的吉林自卫军副总司令兼左路总指挥冯占海的后人。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英雄们在讲武堂不为人知的故事。

   张作霖元帅服亮相

  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坐落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现仅存一栋地上一层的青砖瓦房,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这栋青砖瓦房建设于上世纪初,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这栋百年的青砖瓦房有110多米长,宽约6米。这也是目前沈阳最小的博物馆。1907年9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设立“东三省讲武堂”。真正发展壮大始于张作霖统治时期。

  在该陈列馆可以看到复原的当年讲武堂的教室和学员的寝室等。包括学员训练使用的刺枪面罩、九节鞭、流星锤、望远镜等,学员使用的《皮肤学》、《病理学》、《耳鼻喉科学》以及当年的《东北军事月刊》。此外,东北军使用的刺刀、手雷、军号等也在其列。

  工作人员介绍,九一八事变时,第十一期学员尚未毕业,到10月下旬,陆续转移到北平。11月上旬,校方宣布:因困难当头,开学无期,东北讲武堂停办,学员提前毕业,回原部队任职。东北讲武堂总共毕业学员近万名。

  展出中,当年讲武堂的学员、教官制服也首次亮相,还有一件张作霖的元帅服复制品。

   马本斋:没有金笔的用功生

  78岁的马维启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同族弟弟,他手中一直拿着一本《抗日英雄马本斋》的书。1921年,马本斋是接到上级的通知,被安排到奉天东北讲武堂参加学习的。

  马本斋被编入讲武堂三期。入学第一天,同学们齐刷刷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金笔。只有马本斋没有金笔,他将从部队带来的一支又粗又硬的铅笔拿在手中,把教官讲述的内容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

  当时能进讲武堂的,不少是权贵子弟。像马本斋这样出身贫苦被部队保送而来的学员极少。每逢假日,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出游玩闹之时,马本斋坚持在校园的大柳树下,仔细攻读《兵器学》《战术概则》《论带兵法》等书。课堂上的军事理论书籍,马本斋读得滚瓜烂熟,兵器操练也得心应手,凭借一手好枪法,他多次比武都拔得头筹。毕业之时,马本斋因为成绩优异,被破格提为了连长。

   郭景珊:张学良亲赠“勇”字勋章

  76岁的郭春光回忆说,我父亲郭景珊是讲武堂五期炮兵科的。父亲曾讲过,当时在讲武堂学习和生活都非常艰苦,父亲经常要到沈阳东陵很远的地方拉练、试射。

  他说,父亲郭景珊与张学良将军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张学良也是进入讲武堂炮兵科,是炮兵第一期学员。“我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张学良将军送给我父亲的奖章。”那是一枚铜质奖章,中间一个凹进去的“勇”字,后面写有“张学良赠”。当时,郭景珊任东北义勇军第6方面军副总指挥,唐聚伍将军任总指挥。张学良将军当时把两枚“勇”字勋章分别赠给郭景珊和唐聚伍。

  郭春光说,父亲16岁时离开家乡台安,最先给张作霖当传令兵,由于与张学良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张氏父子对郭景珊格外关照。

  1932年,郭景珊等人组成“辽宁民众自卫军”,并在桓仁师范学校的操场上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大会由郭景珊担任指挥,自卫军总司令唐聚伍讲话。唐聚伍慷慨陈词,号召全体军民和父老要坚决与日军血战到底,并当场用刀子将自己的中指划破,在一块绢布上书写了“杀敌抗日,誓死救国”八个大字。

   冯占海:山海关外翻江闹海

  冯占海的三子80岁的冯树棠特意从北京赶来。我父亲是讲武堂三期的,步兵科毕业,父亲是辽宁省义县人。18岁从军后,先在其姨夫张作相身边当勤务兵,后被送往东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先后任驻吉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上校团长。

  父亲给我唯一的印象是骑马挎枪一身戎装,人也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父亲为国为家为我们这个民族,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啊!当时恰逢“九一八”事变,张作相回锦州治理父丧,把军政大权交由参谋长熙洽代理。随后,熙洽拱手把吉林让给了日本人。

  当父亲冯占海得知日军兵不血刃占领吉林时,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并向全国发出抗日讨逆通电,率部渡江北上。当时社会上曾流传着“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翻江闹海”,这里的二马占海说的就是父亲冯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