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放、管、治”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新模式--上海质监开展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解放思想大讨论

21.12.2015  11:59
  上海质监开展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解放思想大讨论
    开创“放、管、治”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新模式
    □《中国质量报》记者   霍一夫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挖掘内生动力,强化部门协同,深化部市合作,实现简政放权自我突破、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着力为企业减负松绑。近日,上海质监开创“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监管新模式。
      今年以来,上海质监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按照上海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四个必须进”的要求,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上海市质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黄小路亲自挂帅,兵分三路,历时3个月,深入50多家不同类型企业,倾听企业心声,关切企业的每一个问题,重视企业的每一条建议,认真梳理,反复调研,找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消除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痛点”“堵点”和“盲点”,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推动企业发展清障排堵、舒筋通络,为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造条件。
      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大讨论一开始,上海质监局就提出把企业的声音作为改革创新第一信号,以企业的需求作为改革创新第一动力,以优化政府服务作为改革创新第一追求,挖掘改革内生动力,强化部门协同协作,要求摒弃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他们推出“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出11个方面改革意见,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新局面。
      该局扩大行政效能建设成果,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标准化建设,编制形成市、区两级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把网上政务大厅建成行政审批全覆盖、公众服务多样化、信息资源集约共享的政务平台。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网上预审的30项行政办理事项全部接入到网上政务大厅,实现窗口和网上同时办理。
      通过调研,上海质监局进一步厘清了质监部门与市场、社会组织、企业的事权边界,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按照放权于社会组织和标准化改革方案,以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总体部署,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动确立分权式管理中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明晰政府主管部门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调研认为,要加快检验检测认证制度改革,按照质检总局《全国质监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的要求,推进国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分离和改制,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检验检测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提升自身能力和创新服务模式,清理取消检验检测市场中含有区域封锁或行业垄断内容的现行规定,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充分、公平竞争。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检验市场化,将许可证发证产品明细从规格、型号放宽到产品单元,除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外,由企业自主确定出厂检验项目。有序放开电梯定期检验市场,鼓励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参与电梯定期检验,推动形成使用单位自主选择检验机构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服务行为,落实检验检测市场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上海市检验检测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要推进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整合各部门各领域信用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电梯安全集成运作监管模式,推进物联网电梯远程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试点,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电梯物联网实时状态数据,检验和维保数据、监管和12365申投诉数据等可机读的“全样本”数据库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电梯安全“精准式监管”。
      此外,要完善社会质量共治机制,在市场层面,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控制岗位责任制,将质量竞争力要求纳入市场主体的评价体系,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成立行业质量发展协调机构。政府层面,发挥市、区(县)两级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把质量安全与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完善政府质量安全基础治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质量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推进质量强市(区)工作。社会层面,拓展市民参与质量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以市民在产品、服务质量方面的理性选择,倒逼产品、服务质量水平的持续提高;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和公众,营造“人人关注质量安全,共同维护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以需求为导向,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根据大调研掌握的情况,上海质监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质监部门职能优势,强化质量宏观战略思维,实施质量创新驱动,着力为企业创业创新铺路搭桥,开创“检、学、研、产”四位一体的质量发展新格局,力促全国“双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完善上海名牌推荐机制,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持续将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提升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提升上海制造、上海创造的品牌附加值、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在现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的评价权重,努力树立一批科创型企业质量标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良性循环,引导企业走创新型和效益型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推进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实现由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共构新型标准体系转变。建设标准化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搞活科技创新标准化服务市场,争取更多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本市,打造标准化创新和成果孵化基地。聚焦国家战略及重大工程,推动大型客机、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卫星导航、智能电网、功能材料等领域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作用,鼓励本市企业、行业、技术机构实质参与ISO、IEC、泛美标准委员会等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活动中心。
      调研认为,必须瞄准国内、国际计量科学前沿,加强新一代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和计量新领域实验室建设以及产业发展对测量新技术需求的能力建设,在时间频率、纳米测量、生物计量等新兴领域开展计量标准研究,攻克民用航空、核电仪控、重大装备制造等产业关键计量检测技术难题,加快建立与核聚变等新技术相关的量传溯源体系。推进智能制造、智能精密测量、智能化仪器功能安全等关键检测技术研究,围绕工业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智能生产线、数字化制造等领域,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促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同时,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合作新模式,建立政府牵头、检学研产为一体的科研攻关协作,在已建立的政校企“1+1+9”合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技术创新网络,通过“互联网+”覆盖至各行业企业,畅通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之间的合作渠道,打造促进技术创新的“协创网”,加速成果转化,串联供需要素,为企业提供创新信息、技术、金融、人力资源等全覆盖、一站式服务。质监部门将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职能优势,加强对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服务。运用“互联网+”,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做实技术创新网络,解决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打造优质便捷高效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检测资源共享服务协作网建设,构筑量值溯源、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上海质量检测一站式服务“门户”,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研究制定检验检测重点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建设上海质量数据中心,制定政府、企业信息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建立集标准文献、质量监测、质量信用、质量风险信息于一体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开创“信息共享、质量共治、发展共赢”的局面。
      通过大讨论、大调研,上海质监认为,政府部门在“双创”“科创”改革实践中,更大的责任在于转变职能,当好市场服务员,善于捕捉市场信号,切实把市场的声音、企业的建议转化为政府的决策成果、政策成果和制度成果,敢放敢试、应放尽放、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让市场的回归市场,该政府兜底的政府管好,为整个市场创新创业和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