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台村打造农村转型发展“新样板”

27.10.2016  20:27

  乡村小传

  边台村隶属于马三家街道,地处于洪区最西端,北接高家窝棚村,东接岔路村,南接皮台村,西临新民市老什牛村和李范屯村。距304国道1.2公里,距沈阳市区20公里。

  明代正统七年在此修建一条古长城(辽东边墙),随后有人在此地开荒落户。清朝康熙年间,锡伯族百姓从黑龙江嫩江县、海拉尔移民来此。清朝末年,村人根据村旁的古边墙遗址,将村名定为边台。

  边台村现有村民339户1076人。其中,锡伯族72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0%以上。村域总面积5200亩,人均农用地面积3.74亩,人均集体建设用地面积近1亩,分别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87倍和2倍。村域内滩地面积500余亩。

  驱车从于洪区东老边村沿107公路、304公路一路向西行驶。半个小时左右,到达于洪区的最西端,在蒲河南岸,记者发现了一个景色怡人、静谧素雅的小村庄——边台村。

  平坦幽深的村路,令人赏心悦目的金叶榆、垂榆……步入边台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村南头的富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院内,停放着很多旅游车辆。步入大棚内的高效设施园艺生态园,记者看到,很多游人正在饶有兴致观赏北方很少栽植的火龙果、柠檬等新奇果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亲手现摘的绿色蔬菜、现钓的新鲜活鱼烹制而成的各种美味佳肴。

  设施园艺和休闲体验“双驱动”

  元旦采摘草莓和各色蔬菜、清明采摘油桃和毛桃、“五一”采摘无公害早熟葡萄、“十一”采摘葡萄和火龙果、年底采摘柠檬……如今,边台村的特色果蔬采摘活动已经远近闻名,无公害水果、蔬菜、菌类实现了采摘全年无空期,年接待游客近1万人,营业收入300万元。

  通过土地流转,边台村拿出1000亩地,专门用于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极大地提升了土地附加值。“我们从南方引进了火龙果、柠檬,并试制成功。去年以来,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前来观赏采摘。火龙果20元一个、柠檬10元一个,现摘现吃,供不应求。”村民们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一个4亩地的草莓大棚,通过引进特色品种,进行立体栽培,游客休闲采摘,一年可收入40万元。

  经过三年的建设,边台村高效设施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品种和档次大幅提升。全村拥有全新“几”字钢材温室17栋、普通温室20栋,美国巨美佳毛桃、甜茶理草莓、丹东九九草莓、夕阳红早熟葡萄等反季节水果生产面积达到111亩;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小区面积发展到128亩,其中稻蟹共生田达到50亩。同时,以锡伯族故事中“喜利妈妈”形象,进行了商标注册,极大地增强了村里农产品销售的品牌形象。通过建立电子平台,让城市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品尝到绿色有机食品。

  目前,边台村休闲体验农业蓬勃发展。依托锡伯族聚集区的天然优势和绿色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村里陆续发展了一批民族文化与传统农业特色融合的农业休闲观光体验项目。农家乐可以提供锡伯族风味农家餐饮、锡伯族风情游戏、锡伯族传统娱乐表演等服务项目。

  村容村貌和经济实力“双提升”

  “我们要把握宜居乡村建设的良好机遇,依托区域环境、民族文化和农业产业等综合优势,实施‘双轮驱动’的农村转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都市农业,同步提高乡村设施配套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边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贾伏成胸有成竹地告诉记者。

  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2014年,成立沈阳市富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成员53户,流转土地700亩。目前村里共有50余人在合作社工作,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去年富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全国妇联、科技部、农业部评为“全国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2015年边台村被评为于洪区宜居乡村示范村。

  打造农村转型发展“新样板”

  依托蒲河边台段丰富的水域资源和滩地资源,规划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沈阳人的“江南水乡”。建设具有田园情调的锡伯族特色建筑,发展农家乐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采摘、摄影、烧烤、垂钓、品茗、打牌、运动、休憩。

  如今,一套精心设计的《“边台梦”建设方案(2016—2020)》已经出炉,正着手实施。“我们力争用五年时间,把边台村打造成为集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生态观光、农业体验为一体的社会化养老示范点以及农耕民俗旅游融合体验点、农村自主改造成果展示点,打造成为沈阳的‘大梨树’、东北的‘第一朵金花’。到2020年,边台村要成为全省知名的农村转型发展新样板。”贾伏成透露。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