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这三件国宝都有什么来头?

05.12.2017  06:03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让国宝活起来、让国宝和观众情感共鸣,让国宝变得触手可及,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用极致的手法创造出极致的质感。《国家宝藏》12月3日19:30与观众相约CCTV综艺频道,首播十分火爆。开播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得9.3分的超高评价,还引发央视新闻、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纷纷点赞。

  12月4日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宝藏》中,全国九大博物馆分别向观众展现本馆的三件“镇馆之宝”,辽宁省博物馆最终入选的三件国宝也很有来头,它们分别是铜鎏金木芯马镫、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1965年,辽宁省考古所在朝阳市北票市西官营子镇发掘北燕权臣冯素弗墓,清理出近500件陪葬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对鎏金木芯马镫。它是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完整马镫,墓葬年代为公元415年。在西方人眼中,为世界带来深刻改变的中国发明实为两样:一是马镫,二是火药。马镫被西方世界称为“中国靴子”,它的出现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王羲之后裔王方庆进献其先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王氏一门二十八人书法真迹,武则天命弘文馆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内府,并令中书舍人崔融撰写《王氏宝章集·叙》记录此事。王羲之墨迹早在北宋时期就很难获得,唐摹本日渐稀少。唐代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清宫失火,至今仍清晰可见火烧的痕迹。

  《洛神赋图》因时间久远,真迹早已失传,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唐宋年间的摹本。《洛神赋图》传世的有五个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南宋)、故宫博物院(两幅)、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日本。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图中人物衣纹作“兰叶描”,既近唐代吴道子,又似宋代马和之,每个人物旁边都有文字说明,而每段所书赋句近似宋高宗的笔法。也正是由此,专家才认定它是宋人所摹。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陈凤军/文

  李浩/摄

辽博三件宝入央视《国家宝藏》
  12月3日(本周日)19时30分,辽宁频道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