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器官劝捐第一人:一切辛酸都抛下

21.01.2015  16:04

  省内300多人实现遗体捐献,完成26例器官捐献,60多人重获光明,近43人因器官移植获得新生……

  “歌手姚贝娜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作为她离世后留给人间的一份善举,我很感动……”1月20日,“辽宁好人”、全省人体器官劝捐第一人杨东文告诉记者,明星的这一善举对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将起到激励作用,他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加入人体器官、遗体捐赠的队伍中来。

  一名普通保安的好人之路

  今年46岁的杨东文,家住铁西区重工街道,曾是一名下岗失业职工,后来找了一份收入微薄的保安工作。早在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东文认识了沈阳变压器厂退休工程师于佐良,于老将他得乳腺癌去世的女儿遗体捐赠出去,用于医学研究,而他自己也签署了器官和遗体捐赠书。受于佐良的影响,2004年12月,杨东文也签下了遗体捐赠书。

  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让自己的生命在更多生命中延续,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成为中国第一个民间捐献遗体俱乐部发起者,组建辽宁第一台流动人体器官捐献宣传车,促成辽宁第一座悼念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广场的建设,推动沈阳市《关于免除人体器官捐献者部分殡葬服务费》政策的出台。如今,他组建的捐献遗体俱乐部成员从最初的7人发展成了近百人,在他的带动下,全省8个市都建立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一张全国劝捐地图成就惊人善举

  杨东文早在1996年便参加了志愿者服务队,2001年6月,他从报纸上了解到省红会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启动后,他自费组建20多名骑友参加的“老年自行车宣传队”,义务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白血病患者。策划了长达8天的《一路骑行、一路宣传到北京》的活动,一时间引发轰动,杨东文的劝捐义举也一发不可收。

  在他的俱乐部里,珍藏着一张绘制了十多年的公益地图,盖满了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各式印章和签名。印证着志愿者们不辞劳苦的劝捐宣传。他们的骑行队最北到漠河,南到海南岛。

  杨东文有3个一模一样的大手提包,这是他随身携带的紧要装备,里面有可供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随时填写的捐献意愿书,还有沈阳市10家殡仪馆的电话、省内14个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各大公证处的电话以及相关文件政策等。提上这个包,随时可以奔赴捐献者的病房和家庭。

  劝捐志愿服务杨东文仍在路上

  “所有志愿者都是义务服务的,不但没有收入,还要往里投钱,其实单纯的花点儿钱没什么,最怕的是大家的不理解,我自己曾因为不被理解,差点儿放弃过这份工作。”杨东文说,“协调员”会遭遇很多冷嘲热讽,甚至怒骂诅咒。有时,还会被人误认为“倒卖遗体”,“受观念影响,老年人不愿意听‘死亡’这样的字眼,希望能长命百岁,所以他们怨我骂我时,我不生气,我会很快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有时候会觉得委屈,但看着那些因为等待器官延续生命的人时,一切的辛酸都抛下了。”

  杨东文对记者说,为了“劝捐”,他曾到急救室外守候,在殡仪馆里抬过尸体,帮助捐献者家属在殡仪馆料理后事,给死者穿寿衣和清洗身体都是杨东文经常干的事。

  从事志愿活动14年,杨东文在他的团队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省内300多人实现遗体捐献,60多人因角膜移植手术而重获光明,完成26例器官捐献,近43人因器官移植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