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辽宁振兴之路——看"共和国长子"新时期如何"重振雄风"

25.11.2015  15:23

  新华网辽宁频道11月25日电 辽宁老工业基地,这个新中国的工业摇篮,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然而近两年来,辽宁GDP增速持续位列全国后列,改革创新的任务尤为繁重。

  落后了的“共和国长子”正在图变。2015年是辽宁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关键年,面对国家吹响新一轮东北振兴号角的重大机遇,面对十年振兴后新老问题叠加的艰巨挑战,辽宁开始积极探索速度与结构、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民生与发展的四重关系,在“重振雄风”的征途上,努力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四个驱动加速“新陈代谢”

  去年以来,辽宁经济增速下行明显,至今年,该省GDP增速持续落在全国末位。对此,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指出,辽宁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以往过度依赖国家投资,国家一旦退出投资刺激,辽宁的许多项目就跟进不了。

  形势虽严峻,但振兴东北,决胜在辽宁。梁启东说,“因为辽宁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总和,而且辽宁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

  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部署,辽宁结合本省实际,强力推进沈阳铁西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中石油长兴岛炼化一期、恒力炼化一体化和中国兵器辽宁华锦石化项目建设,建设大连长兴岛和盘锦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以此为龙头支撑和带动东北地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而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辽宁也在重新调整。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沿海已成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我国11个沿海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60%以上。在观念向海的驱动下,辽宁人提出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大发展思路并付诸实践,昔日荒芜的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变成了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辽宁企业的技术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一台激光传感器的材料成本大约在2.5万人民币左右,而它的进口价格每台要花费70万人民币。”在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海看来,中国制造摆脱“双重剥削”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以机械装备为代表的资本品的出口。如今,辽宁企业意识到依靠自主创新改变缺少核心技术局面的重要性。沈阳机床历时7年多投入11.5亿元,攻克数控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i5智能机床,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引起国内外业界广泛关注;拥有85年发展历史的冰山集团,通过原发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协作创新核心冷热技术,建立起当今世界最完备的冷热产业链,成为掌握全部制冷核心技术的绿色装备制造企业。

  与此同时,辽宁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也在茁壮成长。在大连光洋科技的地下机床王国里,工人们擅外语、懂管理,并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从容应付。高学历、高智能、复合型的新一代产业工人显示出超越前辈的自信和实力,他们承继着父兄的荣光,实践着时代的使命。

  如今,在政府的引导下,辽宁老工业基地迎接着凤凰的新生,孕育着辽宁从传统工业向“中国制造2025”的深刻嬗变。

   创新创业吸引“孔雀东北飞”

  转型,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传统工业到“中国制造2025”,由辉煌到重铸辉煌,是源于锲而不舍的结构调整及新产业构建。

  “两年前,沈阳市出台减免房租、补贴资金等优惠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将服务业务剥离出去独立发展,鼓励服务性公司与制造企业加强协作。”梁启东说,通过做大做强专职服务的制造业“保姆”,沈阳一批工业企业开始从产品生产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去年9月,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领先的产业金融服务商海尔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智能制造和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北方重工集团正在推动实施“由单机制造商向工程服务商转变”,“由以服务传统产业为主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重转变”……这些当地知名企业的转型升级,让老工业基地不断焕发新活力。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辽宁又将目光聚焦在了创业孵化基地上。这一次,他们要的是人才。

  今年6月,辽宁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16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要建设1个创业孵化基地。对达到规定标准的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适当提高省财政补贴标准。在政策的推动下,创新创业的浪潮在辽宁全省范围内铺开,人才也在不断回归。

  24岁的张琬婷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在澳洲留学期间修习金融。现在,她供职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个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稻梦空间”。“之前挺多人不理解,我喝了一肚子洋墨水,为啥跑来农村围着稻田转。”张琬婷说,“我就是觉得这里有新意。水稻是传统的,鸡、鸭、蟹也都是传统的,但是换上新理念就焕发了新生。这种跟着项目一起成长的感觉,超棒。”

  在大连创业工坊的创业苗圃里,创业者的交流总是热火朝天。在这里,创业项目从一个“点子”培育成“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从最初的咖啡馆对接,到创业苗圃实现展品化,再到孵化基地帮助公司化运营,创业工坊已经打造出了整条创业生态链条。创业工坊总经理戴敬涛说,创业工坊启动了“跨境天使”计划,将全球的天使投资人与大连的创业项目对接,利用全世界的资金助力大连“两创”,还在北京、杭州、深圳开设窗口,将国内的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引入大连。

  对于上述变化,梁启东认为,“精简政府权力、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及更多的就业创业支持,企业容易办且有空间办得好,大伙儿自然都来了。”

   制度创新为二次振兴“造血”

  重工业及国有企业比重大,是辽宁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在辽宁,如何有效激发国企的内生动力,关系到振兴能否成功破题。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辽宁省提出创新、改革、市场、开放“四个驱动”战略,其中改革驱动的意义尤为特殊。

  201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改革为一切创新开路、清障、除弊。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微观干预,为所有市场主体自主发展、充分竞争创造环境,汇聚起内生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在国企工作27年,说国企不好,我一直不认这个账。但是,就是体制这个紧箍咒使我们寸步难行。这轮改革,政府层面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使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创新发展。”在近日召开的辽宁省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锡友如是说。

  就像关锡友期望的那样,多项改革正在辽宁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国企改革试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度以国企比重大闻名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正在迈进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国企改革“深水区”;在2014年初领先所有地区率先推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营业执照、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即将结束试点期,在该省推行;工业企业分立出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将在2014年的1425户基础上继续扩大……

  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激活了辽宁更多企业自身改革创新的意识。

  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等背景下,大连商品交易所通过改善市场结构,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也使大连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并跃上综合性市场建设水平的新高度。

  去年,本钢集团淘汰了300万吨炼铁产能和80万吨焦炭产能。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每次淘汰落后产能都是一次痛苦的决定,产值会减少,人员要分流,可是不淘汰就没有企业的未来。目前,脱胎换骨后的本钢集团已经基本没有落后产能,在钢铁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相对良好的发展态势。

  经济结构调整在艰难中起步,新兴产业、服务业作为优质增量,正在结构调整中撬动着固有格局,效果初显。在重工业整体下滑情况下,上半年辽宁省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8%,同时服务业增长率高于GDP增幅5个百分点。

  梁启东说,随着各项改革创新进程的不断加速,辽宁老工业基地宛如新生的“凤凰”,在二次振兴的道路上振翅飞翔。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
前四月大连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至4月,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