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人人皆可为创新英雄

15.01.2015  17:09

时代楷模,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和深远影响、值得学习、尊敬和传颂的人物。荣获全国“时代楷模”称号的鞍钢工人李超,身上有诸多闪光点,而最具示范和带动意义的就是创新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拘一格的创新思维以及超强的创新能力。

李超的履历表,写满了“创新”成果:破解生产难题230多项,其中59项成果获厂和鞍钢以上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获集团公司创新奖2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8项,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这些成绩处处闪现着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充分说明,只要勇于追求,人人都能成为创新英雄。

社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创新很高端很神秘,创新是专家学者的事儿,普通人沾不上边儿。李超的创新实践证明,并非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创新,创新的舞台就在一线,普通职工就可以是创新的主角。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思维和能力,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创新的行家里手。

不断进取、自我超越是创新的内在源泉。李超始终怀揣一颗进取之心,他传奇般的奋斗历程,始终闪动着一束耀眼的进取之光。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解决数百个现场难题的生产骨干,从一名“抡大锤”的普通钳工,成长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工人发明家”,是不懈的进取精神承托起他的人生理想,成就了他从平凡到不平凡的飞跃。

当然,创新也需要一个宽容、公正的环境。李超入厂之初,只是一名普通的点检员,有一次对技术改造发表意见,两个月后,就被指定为技术总监。如此破格提拔,以及后来的一路“绿灯”,使其深受鼓舞。假设换一个环境,无视普通点检员的技改意见,看不到其身上的闪光点,一名优秀人才完全有可能被埋没。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要突出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创新人才有尊严有地位,以期人人勇于创新,人人敢于创新,实现工作有新举措,改革有新突破,转型有新思路,努力造就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推动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