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一次思想“再解放”之旅 ——辽宁省党政代表团在上海学习考察侧记

20.12.2014  15:43

      上海,一座“敢为人先”的国际大都市。

  辽宁,一个“谋求再振兴”的老工业基地。

  取经“先者之道”,启迪“振兴之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11月13日至1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市长杨雄等领导的陪同、接待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省长李希率我省党政代表团在上海学习考察。

  城市规划馆、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车间、展示大厅、审批窗口,有限的时间里,代表团成员风尘仆仆、步履匆匆。从城市建设到科技创新,从转变职能到保障民生,大家揣着问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一路议。然后,带着感悟与思考,满载而归。

  王珉在学习考察时指出:无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还是社会治理和党的建设,都使我们见识到了上海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大思路;见识了上海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大智慧;见识了上海营造良好环境、打造高品质城市的大手笔;见识了上海改革攻坚、扩大开放的大气魄。我们在清醒地看到差距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机遇。

  李希在学习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着重学习上海开放的思路、视野和思维;着重学习上海改革创新的精神;着重学习上海讲规矩、重诚信的意识;着重学习上海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要联系辽宁实际,认真思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把学习考察与谋划明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位代表团成员这样感慨:新一轮振兴的征程上,辽宁如何抢抓机遇,用新理念、新思维、新观念适应新情况?上海之行,为我们进一步打开了思想“总开关”。

  “兼顾当前和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干事创业”15年,300亿!这是上海让苏州河由黑变清的时间跨度与投入额度。

  2万多平方米,3000万!这是上海豫园的面积和年接待游客的人次。

  从“一张报”,到“一张床”,再到“一间房”!这是对上海近些年来人均绿地面积增幅的形象比喻。

  ……

  13日下午,在此次学习考察的第一站,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里,一个又一个关于上海城市建设的数字、故事和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是一座展示上海规划和建设成就的专业场馆,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主题,沿着历史的文脉,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这里,韩正亲自介绍了河流治理、文化遗产保护、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情况。

  参观时,王珉、李希指出,要学习上海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过程中,兼顾当前和长远的统筹发展理念,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干事创业。要认准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代接着一代,踏踏实实地把新城区建设好,把老城区改造好,把城市管理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真正惠及群众、造福子孙。

  “上海市科学发展理念的坚定性,和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对城市规划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对城市文脉的保护与传承都值得我们借鉴。 ”在13日晚召开的代表团座谈会上,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深有感触地说:“这也告诉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为眼前利益所惑,为‘政绩’心态所累,否则虽然把一时的GDP拉上去了,但失去的却可能是一座城市的‘根’。

  省发改委主任王金迪在会上也表示,上海的城市规划水平高,有国际视野,尤其是他们在土地资源紧张,寸土寸金的情况下,仍然提出中心城区要坚持 “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容积率和建筑总量”的“双增双减”方针,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学习。

  “真正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实好,把科技创新的力量激发出来,把人才、机制的力量发挥出来,是我们解决好今后发展问题的关键

  1号店、PPTV,这两家互联网企业的名字,网民早已耳熟能详。但可能很少有人留意他们诞生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位于上海张东路1387号的张江园区,虽然无“”,但近年来却不断掀起冲击波,在上海,在全国,在海内外激起反响无数。这里,是我省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的第二站。

  “张江高新区,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之后批准的第三家国家级示范区,我国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开创‘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张江园区拥有浓厚的创新氛围、多元的人才积淀、强大的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大型科技企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聚集。

  “张江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代表国际水准、国家战略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截至2013年末,园区累计进驻企业3000余家,注册企业逾万,园区全年实现经营总收入4800亿元,税收收入205亿元。

  ……

  听着园区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代表团成员心潮起伏。

  “张江经验使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辽宁的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创新驱动。真正把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好,把科技创新的力量激发出来,把人才、机制的力量发挥出来,是我们解决好今后发展问题的一个关键。”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在13日晚的代表团座谈会上交流学习考察体会时如是说。

  “创业、创新之路何其漫长、何其艰难,但在这里,每一家企业的起步期,园区都给予了相当大的资金支持和‘宽容时间’,从而造就了无数个‘背着书包进来,带着百万出去’的动人故事。”一位考察团成员说,这些理念和做法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咂与借鉴。

  “把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成果学深学透,在沈阳、大连以及金普新区等改革开放先行区复制和推广”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28.78平方公里的国家“试验田”。从去年9月29日挂牌至今,这里看不出“推地刨坑、拔地而起”的外在变化,然而,静水深流,一场“润物无声”的内在改变,正在激荡。

  这里,就是我省此次党政代表团学习考察的重点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外高桥区域综合服务大厅里,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来此办事者络绎不绝。 “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21字招牌格外醒目地挂在墙壁上。一年多来,这句话,已深植人心。

  在业务办理窗口前,代表团成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一口受理”的办事流程。

  “申请资料由原来‘厚厚一叠’变成只需一张名为‘投资者备案申请表和承诺书’的纸,且以往一个职能部门就要交一份材料,而现在一份材料交到办事大厅后,就可以在大厅的各个窗口进行内部流转,实现协同受理,大大方便了企业办事。原来办这些事至少需要29个工作日,现在4天就能完成。

  在服务大厅的会议室内,自贸区负责人系统介绍发展了情况。

  一年来,聚焦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四大领域,上海自贸区在国家各部委的支持下,“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负面清单、一口受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等等,俨然一部热播的“连续剧”,引来投资者赞声一片。到目前,自贸区一年新设立的企业数量,已经相当于其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20余年的总和。

  认真倾听、密集发问、详细记录,在这里,我省代表团成员如饥似渴,寻找着可在本市、本系统复制、推广的制度和措施。

  “制度创新的改革,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涉及的领域和碰到的问题更深刻,是场攻坚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勇于解放思想、甚至自我革命,这一点尤需关注与学习。

  “上海自贸区经验的核心,是解决好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反观我们辽宁,要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必须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充分释放制度红利。

  两位考察团成员的现场感言,也代表着大家的集体心声。

  王珉、李希强调,要把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成果学深学透,在沈阳、大连以及金普新区等改革开放先行区复制和推广。

  “诚邀上海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到辽宁考察投资,推动辽宁、上海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交流合作,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上海与辽宁,一直“兄弟情深”,特别是近年来,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2010年至2013年,辽宁累计引进上海企业投资项目1926个,实际到位资金2159.2亿元,在辽投资份额居各省市第二位。通用北盛汽车、绿地集团、浦发银行,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已经成为辽沪两地经贸合作的样板与典范。

  不断加深合作,是辽沪两地的共同期盼。

  11月13日下午,在辽沪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只有经常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才能携手更快发展,共同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上海在发展过程中有不少短板,我们从包括辽宁在内的全国各省区市的改革发展经验中获益良多。沪辽合作有历史渊源,希望两地开展更紧密交流,积极促进企业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实现更好的发展。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指出,辽宁与上海发展合作基础良好、领域广阔、潜力巨大。当前,辽宁和上海同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契机,诚邀上海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到辽宁考察投资,推动辽宁、上海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共同把握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省长李希指出,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也为辽沪两地深度合作搭建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我们将以这次学习考察为契机,在多年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了解,扩大交流,不断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

  长江、东海,水势滔滔、波澜壮阔,江海双重洗礼着的上海人,始终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白山、黑水,山势巍巍、奔流不息,山水共同哺育着的辽宁人,定能跋山涉水,走向辉煌。

  辽宁——上海,同心共谱改革发展美好篇章。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