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妇联多措并举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02.06.2015  14:58
  近年来,省妇联从加强主题教育、加大特困儿童关爱力度、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儿童权益,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加强“中国梦”主题教育,引导少年儿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开展“共享蓝天·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了“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争做美德少年”、“亲子共成长”阅读征文等活动载体,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向家长和儿童推荐《中国梦》、《应该传下去的一百种美德》等书籍,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二是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以建设家庭文明为目标,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主要内容,以互动参与为主要形式,立足村屯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设置一个“最美家庭”宣传栏(光荣榜),推出一面“最美家庭”笑脸墙,选出一批“最美家庭”典型,传颂一些“最美家庭”故事,同步开展以“幸福家庭、科学家教、和谐家风”为主题的楹联征集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晒出家庭照片、讲述家庭故事、编写家训格言、推选家庭典型、传颂文明家风,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学美德。今年有15万余户家庭直接参与活动,网民互动留言35万人次,征集好家风好家训2.7万多条。“六一”节期间,组织开展“我爱我家”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面向全省家庭成员征集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微型情景剧,动员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少年宫、中小学、幼儿园、孕产妇学校以及妇女儿童之家,以编演“家庭教育情景剧”的方式,向广大家庭提供一批优秀文化产品,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三是组织家庭志愿服务活动。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开展植树护绿、净化环境、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优良品德,各级妇联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开展“与幸福有约,万家绿美新辽宁”主题植树活动,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出“栽树去,种幸福”的倡议,征集1万多个志愿家庭共建“幸福家庭林”。

  二、推动实施儿童发展《规划》,强化儿童权益保护

  以实施儿童发展《规划》为抓手,协调各有关部门合力保障儿童权益,推动解决儿童发展重难点问题,促进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一是推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在全国率先出台《辽宁省〈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机制奠定基础。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服务网络,启动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二是推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流入地政府按照就近原则安排随迁子女到公办中小学就读,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所有费用,保证100%入学。三是推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福利标准的落实。各地在省规定的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基础上,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原则,确定孤儿养育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四是推动残疾儿童获得帮扶救助。加大康复救助力度,出台一系列加强社区康复工作的文件,加大对社区康复站的经费和设备投入,使广大残疾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廉的康复服务。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救助,2014年,通过国家和省康复救助项目救助残疾儿童1895名。提高残疾儿童就学率,将资助范围从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残疾学生扩大到学前教育残疾儿童  。开展残疾考生调查摸底和报考指导工作,为残疾考生如愿就学提供保障。

  三、强化指导服务,促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省妇联编制、实施家庭教育规划,召开家庭教育联席会,举办家庭教育高层论坛,推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一是建立家长学校。整合学校、社区、基层“妇女之家”等阵地,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站点。创办辽宁省网上家长学校网站,开通家长学校微博,打造“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开放便捷”的家庭教育信息化服务共享平台。努力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上网下相互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目前,全省81个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所有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家长学校”,充分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职能。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家长学校建校率达百分之百。积极发展各类新婚夫妇学校、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家庭教育公共服务阵地,累计建设各级各类家长学校2万多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350所。二是壮大师资队伍。县级以上妇联层层组建了家庭教育专家队伍,采取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或“送教下基层”等方式,深入村屯、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幼儿园保教人员、中小学班主任和德育老师、卫生保健及医疗服务人员积极承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各地“五老人员”和法律、文体、艺术等各方面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家长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三是夯实家庭教育工作基础。省妇联投入40多万元,依托家长学校、妇女之家、妇女儿童之家等,实施“‘让孩子快乐成长’妇联家庭教育大讲堂”项目,举办家庭教育讲座1000多场,引领带动各市开展家庭教育小讲堂2万多场。实施“家庭教育空中课堂”项目,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已惠及30多万家庭。编印《家庭教育知识简明读本》、《辽宁省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等指导用书10万余册,免费发放到基层妇联组织。

  四、整合多方资源,关爱特困儿童群体

  针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孤残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等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自2012年开始,争取省发改委支持,实施留守妇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共投资2601余万元,带动地方配套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留守妇女儿童之家153所。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实施“圆梦行动”--留守儿童才艺辅导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以朝阳、阜新妇女儿童之家试点,实施留守儿童心理团训项目,邀请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参训留守儿童开展自信、人际交往、赞美、分享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学会沟通。试点经验已在全省推广。二是开展结对关爱活动。连续多年联合关工委等部门,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共享蓝天·共筑和谐”特困儿童关爱、“爱心妈妈牵手万名留守儿童”等活动,爱心妈妈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爱心对子3.4万个,给予留守流动儿童全方位的关爱和教育,表彰“爱心妈妈”300人。三是开展“辽宁省资助特困儿童活动”。依托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实施“大手拉小手 爱心牵童心”“恒爱行动”“守护童年·春蕾计划护蕾行动”等十余个公益项目,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资助特困儿童。今年六一节前夕,省妇联向3000多名单亲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发放了总计110万元的慰问金和节日礼物。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关爱帮扶近4万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