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文化厅开创文化惠民活动新模式

22.11.2016  09:03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省文化厅在今年9月至10月举办了“金秋文化惠民季”活动。围绕喜迎中秋欢度国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举办形式多样的展示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为辽宁全面振兴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通过高度契合、多方联动、协调统一的工作实践,开创了文化惠民活动的新模式。

   高度契合,文化惠民活动集中开展

  一是文化惠民季活动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高度契合。省文化厅明确“金秋文化惠民季”活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我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实施意见要求,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辽宁全面振兴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今年初,省文化厅首次举办了“新春文化惠民月”活动,千余项活动惠及群众500万人次,优质的文化年货让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幸福的新春佳节。贺旻副省长在批示中对新春文化惠民活动予以肯定,特别要求要认真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好开展人民群众欢迎的活动奠定基础。此次“金秋文化惠民季”活动,既是年初成功举办惠民活动的延续,也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再度实践。

  二是丰富的活动形式与文化惠民季的主题高度契合。围绕“金秋文化惠民季”活动主题,“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图片展在辽宁省图书馆展出;“仲情中秋”辽宁非遗中秋主题展示展演活动与观众共度佳节;《但愿人长久•2016中秋音舞诗画》亮相辽宁大剧院;“《复兴之路》辽宁展”带给辽宁观众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作为惠民季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情系家国  放歌振兴”全省群众广场舞蹈展演、全省群众合唱展演、全省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体现了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民间特色,展现了新时期辽宁城乡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了辽宁精神,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活动主题与不同的活动形式紧密结合,使这些文化活动有思想、有内容,有品位、有活力,广受群众好评。

  三是特色活动内容与群众的文化需求高度契合。辽宁省博物馆推出9大阵地展览,既有中华文明精粹,又有西方文明精华,接待观众15.5万人次;辽宁省图书馆仅国庆长假期间就接待读者10万人次,不少群众在假期前来“充电”;辽宁芭蕾舞团原创舞剧《八女投江》在盛京大剧院演出,把顶级艺术精品带给观众;辽宁人艺话剧《干字碑》以舞台艺术再现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在全省巡演60余场,观众8万余人;省直艺术院团送戏进基层演出470余场,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街道、厂矿、学校和军营;“群众文化万村培训工程”深入本溪、盘锦、大连等地66个乡镇街道的813个涉农自然村,培训农村文娱骨干3500余名,活跃和引领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党史故事》《大会师》《辽宁抗战往事》《为了新中国》等专题片和纪录片陆续在辽宁文化共享频道展播。沈阳市策划推出近100项文化活动,看演出、观展览、赏大片、品绝活,活跃和丰富了国庆期间市民文化生活;大连市投入490万元开展政府购买民营文艺院团公益演出,41支民营文艺院团共演出200场,专业艺术院团“五进”公益演出188场,惠及观众10万人次。本溪市举办“百姓联动大舞台”百场巡演,在10余个广场组织群众文化演出24场,达到“周有活动,月有演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就是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惠民季实现了特色活动内容与群众的文化需求高度契合。

   多方联动,文化惠民活动卓有成效

  一是省直文化单位联动,增强惠民实效。辽宁省图书馆携手辽宁歌舞团,在惠民季期间举办“爱尚国乐”民族音乐会,重塑经典,唱响国乐,为读者打造了一场立体阅读的视听盛宴。辽宁省非遗保护中心与辽宁大剧院合作,举办了“情满中秋”非遗主题展演活动。秧歌展演荟萃了省内各个地域、不同民族的14个非遗项目,展演现场热闹火爆;古琴、木偶、二人转非遗专场展演唱响中秋欢乐颂,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文化需求。多种形式的展示、互动、体验,让百姓在传统佳节里既能欣赏到精彩的展演,又能亲近传统、感受文化,重温节俗记忆。

  二是省、市文化单位联动,扩大文化影响。辽宁省博物馆充分发挥区域博物馆优势,以“大馆带小馆”支持地方博物馆建设,通过流动博物馆的形式将“《复兴之路》辽宁展”带到鞍山市博物馆、葫芦岛市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展示给更多的观众。“周末百姓大舞台”  文化志愿者惠民演出活动,每周五晚准时与观众见面。主办单位辽宁省群众艺术馆与各市艺术馆紧密联动,通过大舞台展示全省的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把文化惠民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打造百姓喜爱的群众文化品牌。

  三是文化单位与社会联动,肩负文化担当。“金秋文化惠民季”活动期间,辽宁省图书馆携手省残联共同开展了“心手合一•让爱传递”国际聋人节手语世界特别活动和“触摸阅读•感知温暖”国际盲人节对面朗读特别活动,启动了盲文图书外借服务,不断加大盲残服务力度。辽宁省博物馆不断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举办了7场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热爱历史文化。辽宁歌剧院选派精干力量组建“军歌嘹亮”演出队,走一线、下连队、进哨所,帮助基层部队培养文艺骨干,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一线、送到官兵身边,用精湛的演出鼓舞斗志,为强军兴军汇聚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肩负起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协调统一,文化惠民活动开创新模式

  一是文化服务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旨在打造文化会展品牌、发展会展经济的第五届辽宁(沈阳)工艺精品文化节,9月10日至13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全省共有100个县区,240多家企业、单位和个人参展。展会为全省文化企业搭建交流、交易、展示的平台,其引领作用明显,文创消费大受欢迎。盘锦的编床、本溪的立体纸雕、营口的木雕、沈阳的瓷版画、辽阳的松花石笔筒、大连的蜡染衍生品等众多贴近生活、具有文创理念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部分产品在参展首日就被订购一空。展会现场交易额达300万元,项目签约额超过1800万元。

  二是惠民活动与文化传承保护协调统一。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以“传承民族文化  筑梦精神家园”为主题,通过专场展演、技艺展示、剧目展演、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走进学校、社区、乡镇。共举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300多场次,参与项目900多个,参与传承人2460余名,惠及观众近20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活动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唤起了大众文化自觉,呼吁人人参与非遗保护,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是创新的活动模式与乐民惠民协调统一。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强烈、需求越来越旺盛,为文化工作拓展了广阔空间。全省文化部门和文化单位践行惠民宗旨、结合时代主题,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实施方案,集中活动时间、广泛动员力量,把惠民季的主题与本地、本单位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更多的群众随时感知活动、了解活动和参与其中。丰富多样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让“金秋文化惠民季”实现了全省覆盖,成为乐民惠民的文化活动新模式。(周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