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学调度“及时水” 大旱之年迎丰收

15.10.2015  13:20
  金秋十月,稻花飘香,正是收获的季节。辽宁省大石桥市高坎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联合收割机在田垄里收割水稻,农民们则忙着把收获的稻米装车运载回家。连续两年,辽宁省水利部门实施科学调度,及时补水,并通过多年发展的节水滴灌等工程,有力保障了遭遇严重旱灾的粮食主产区农民收成。
  “7月份旱了将近一个月,正是水稻灌浆的时候。那时没有水,真急死了。”连山村村民李兰边说边把割下的一捆水稻捆扎好,竖放在垄沟里。李兰说,眼看着到庄稼抽穗的关键时候又缺水,自己和丈夫非常焦急:家里一共种了40多亩水田,没有水,就意味着半年的辛苦白费了。
  “好在水库放水了,我们两口子忙了两天两夜,用水泵抽水,把庄稼都浇了一遍。”李兰说,由于补水及时,今年的庄稼收成应该没问题,“1亩地能收1500斤,跟常年差不多。
  在一片水稻田包围中,两层楼高的东风泵站显得“鹤立鸡群”。走进这座外观略显老旧的建筑,里面的水泵设施却都是新的。高坎乡水利服务站站长尹继波说,这座泵站建于1956年,“这几年我们对这些老旧泵站都进行改造和设备更新,抗旱时这些‘老家伙’发挥了大作用。
  大石桥市水利局副局长伍立军说,全市共有160余座水利泵站,经过40多年的运行,很多泵站老化失修。近年来,市里每年投入5000万元-6000万元资金对这些泵房进行改造维修。
  “现在我们实行一村一名水管员制度。设备更新后,有专人负责管护,保证这些设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辽宁省水利厅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全省降雨明显偏少,各地旱情严峻。从7月23日开始,水利部门从辽宁各大水库紧急调水,累计应急调水4.62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灌溉用水。
  位于辽宁西北部的北票市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十年九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最近几年,当地通过发展节水滴灌、坡耕地整治等工程,粮食增产明显。
  在北票市哈尔脑乡新亭村,村民刘国峰正在晾晒收获的玉米。“家里种了13亩玉米,亩产能达到1700斤左右。”刘国峰说,从2013年开始,他加入了村里成立的玉米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施规模种植并发展节水滴灌。“地里的事就不用我们管了,我出去打工,一个月差不多能赚4000元。到收获的时候,合作社负责将玉米直接拉到家里,省心也省力。
  刘国峰所说的合作社是由新亭村村委会主任曲正荣牵头成立的新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发展102户村民,共托管和流转土地8500亩,其中,5500亩发展了节水滴灌项目。
  2013年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400亩实施节水滴灌。“一开始很多人不认可这个东西,现在不少村民到家里来主动要求给自己家地里铺水管,搞节水滴灌。”曲正荣颇有感触地说。
  刘国峰80岁的祖父刘福厚逢人就念叨:“我活了80岁,如今农民种田终于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北票市副市长夏春广介绍,近年来,北票市累计投资4.2亿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多项农田水利工程,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26万亩,新修梯田10.05万亩,新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400余处。面对近两年特大干旱,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粮食增产2亿斤,节水4400万立方米,农民增收1.8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