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精准扶贫当实事求是

14.07.2016  15:05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近日因病与世长辞。他用自己在农业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及实践经验,把荒山秃岭变成金山银山。他践行“太行山道路”,推广实用技术36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攻坚,累计带动贫困山区增收58.5亿元,带动10万贫困群众脱贫。他这样解释成功的原因:“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

当前,脱贫攻坚在稳步推进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操之过急,数字上的追赶达标、争先恐后;等待观望,思想上的消极应对、瞻前顾后;避重就轻,决策上的简单草率、挑肥拣瘦。做好精准扶贫,就是要向李保国学习,像他那样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掌握贫困实情、讲求脱贫实效,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良性机制。

精准扶贫的要义,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无疑,当下尚未脱贫的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没有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是难以见效的。而“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的心愿,彰显的正是这种担当精神。如今,这种担当实为难能可贵。君不见,在反腐高压之下,少数党员干部游走在高线和底线间的“灰色地带”,不作为、不担当、不负责有所抬头,“怕政”“懒政”“庸政”时有耳闻,究其原因,是责任担当的缺失。有道是,权力就是责任,失责就要问责。党的扶贫号令,李保国身体力行,整日奔波在山头地块里,从事着山区林业技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山区不脱贫,就不下火线,长年累月,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手把手地传技术,带徒弟,许多果农成了技术把式、农艺土专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把业绩写在大地上,写下的不仅是一名共产党员扶贫攻坚的责任担当,也写下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山区人民那种绿叶对根的情意。

要走好精准扶贫路,就要像李保国那样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始终与党一条心,坚持传播正能量,始终冲在扶贫攻坚一线; 坚定理想信念,真正深入贫困地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出色;真正做到求真务实,要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斗志昂扬的激情、任劳任怨的态度、埋头苦干的精神,真抓实干地把工作做好,千方百计把事办好。

精准扶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保国则是一面现实中的明镜,每一个人,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扶贫路上都值得照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