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发展深观察之三:让软环境“靓”起来

31.08.2016  13:35

  “投资不过山海关”?

  别黑辽宁了!

  世界五百强顶级企业的选择告诉你,抢滩东北,辽宁是商家必争之地。今年初,华晨宝马汽车公司新发动机工厂在沈阳开业,这是宝马集团在欧洲以外的第一家发动机工厂;7月,总投资55亿美元的英特尔高端存储器项目在大连提前投产;6月,德国“大妈”默克尔总理带着20家知名企业访问沈阳,推进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

  经济发展环境起决定性因素,辽宁正全力以赴让“软环境”靓起来。省委书记李希说:“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好比阳光、空气和水,企业须臾也离不开。必须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基础性工作来抓。

宝马沈阳新工厂厂区内生产线。(沈阳日报李浩摄)

  审批瘦下来公章砍下去

  2015年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宽松便利的营商环境。

  “以前要进省政府大院往各厅局跑,现在来一个大厅就办了,方便多了!”顺利拿到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单,大连某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孙盛春高兴地说。

  孙盛春的感触来源于辽宁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举措。此前,全省14个市的市、县两级政府先后设立了行政审批大厅。但省级行政审批权限长期分散在部门,部门审批权限又分散在多个处室。企业办事来回跑,不但成本高、效率低,也为权力寻租提供空间。

  2015年12月15日,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辽宁省政务服务中心“开业”。40个省直部门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140名工作人员,72个窗口可以办理。499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中心,实现了中心之外无审批,让前来办事的企业和居民无需东奔西走。

  “简政放权不仅是断腕割肉般的自我革命,也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革故鼎新的探索。”省长陈求发如是说。

  今年3月1日起,沈阳市和平区对环节多、不透明、跑断腿的审批弊端下“猛药”,集中封存16个部门108个公章,成立政务审批服务局,整体接管大小165项审批事项,创新打造“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公章审批”新模式,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1.15个工作日,提高效率62%。

锦州审批大厅的工作人员为办事者提供周到暖心的服务。(辽宁日报李刚摄)

  学习和平经验,很快,沈阳市、鞍山市、锦州市等地方,纷纷成立了审批局。100多个公章,被审批局一个大公章代替。

  针对政府管得过多过细这个问题,辽宁列出权责清单,省编办、法制办对60个部门报送的4283项行政职权一项一项地梳理清理,先后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1682项,其中取消735项,下放689项,转移合并、降低收费标准等258项,减少52%。

  环境优起来创业活起来

  “我们主要孵化高新科技企业和‘互联网+’的企业,现已入驻企业70余家。创客基地一个工位一天只要10元,即使刚刚毕业的‘背包客’,也能安心留下来,不用担心成本。”沈阳启点创客基地总经理刘飞说。

  这样的众创空间,目前在辽宁有81家。创业大潮正在辽沈大地涌动。上半年辽宁新增企业5.8万户,增长18%,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250多户。“开企业,当老板比以前容易太多了。”采访下来,这是记者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当老板容易了”折射出辽宁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的巨大变化。

  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视差距。辽宁对存量审批做减法,保留的审批事项流程再造,方便投资者创业者。

  辽宁省政府绘制“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通过变串联为并联等革新,整合流程,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一个审批件的最长审批时限从275个工作日减少到40个工作日。

  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充当“二政府”蚕食改革红利等问题,辽宁省政府对中介服务进行清理规范,公布了省政府部门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共70项,要求未列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

  沈阳市在全市4个经济园区打造“无费区”。环境评估、安全评估等各种中介服务,沈阳由各园区统一购买服务,按区域、行业集中评估,不再挨家企业做评估。

  “通过主动放权,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行政审批,极大地释放了改革红利,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活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辽宁省工商局副局长刘升说。

  审批时间短了,审批事项减了,吃拿卡要少了,“不作为”成为过街老鼠……以往,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软环境”,正在成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优势”。

  去年,辽宁工商机关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将主体准入的办理时限从“一照三号”时的8天压缩到3天以内。创业者感觉到门槛低了:2015年住所可以登记企业,一年来“住宅公司”诞生9.3万多户。2015年辽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43万户,同比增长14.8%,每天诞生近1200户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日均诞生1800户市场主体。

  新增市场主体是投资活力的“温度计”,清晰地反映了辽宁软环境的优化,辽宁经济发展最新的态势。环境靓起来,投资创业热情崩出来,辽宁经济正在积蓄新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