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院召开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

23.06.2018  02:14
        6月22日上午,辽宁高院召开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7年以来全省法院审判毒品犯罪情况及总体毒情形势,发布了辽宁省毒品犯罪5个典型案例,刑三庭庭长李晓林、法官赵丹、周天越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宣教处处长张之库主持。新华社、法制日报、辽宁日报等20余家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2017年,全省法院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557件,同比下降30.72%;判决被告人3503人,同比下降26.47%。2018年1至5月,全省新收一审毒品犯罪案件1097件,同比2017年892件上升22.98%,占全部一审刑事案件的3.32%;涉及被告人1546人,同比2017年1195人上升29.37%。

        当前,辽宁毒品犯罪主要表现4个特点。一是从毒品犯罪类型看,案件量前三位的仍然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二是从毒品犯罪分布地区看,沈阳、大连、丹东、鞍山排名靠前;三是从制造毒品犯罪情况看,已出现于多地;四是从毒品犯罪打击态势看,保持持续高压,慎用非监禁刑,依法适用五年有期徒刑以上重刑。

        辽宁禁毒工作主要难点为:毒品购买群体不断扩大,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截至2018年5月31日,我省登记入库吸毒人员已达125746人,较2017年1月1日统计数字增长8.7%,约占全省常住人口数量的2.87‰,青壮年系吸毒人群主体,年龄最小的仅12岁;作案手段日趋隐蔽、智能,在毒品零包贩卖案件中,贩毒人员通常采取一手毒品、一手现金的“一对一”交易模式,在跨省市毒品交易案件中,贩毒人员多采取网上联系、网上交易、微信和支付宝转账汇款,利用物流邮寄等渠道邮寄毒品,或者指使“马仔”开车运输毒品,避免与下家见面,致使追查毒品源头难度增大;冰毒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型“伪装性”毒品不断涌现,从我省毒品类型分布看,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占绝对主体,可待因(止咳水主要成分)、氯胺酮(“K粉”)、恰特草、曲马多、阿普唑仑、“咔哇潮饮”(含一类精神药品Y-羟基丁酸)、“小树枝”(含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不断涌现,新型毒品极善于伪装,可以香烟、饮料、药品等多种面目出现,对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和迷惑性。

《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发布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6月25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禁毒办主任刘跃进在会上介绍了当前中国禁毒工作和毒品形势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据悉,2017年,全国禁毒部门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4万起,打掉制贩毒团伙5534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6.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