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绿色经济催生新宽甸

07.10.2015  09:11
        本报讯  记者黄宝锋  蔡晓华报道  金秋时节,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仿佛走进“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画卷。慕名而来的游客或乘高铁或自驾或随团,陶醉于满山红、黄、绿渲染的金秋美景。以生态效益为驱动,以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为平台,宽甸县用生态经济的理念模式引领发展、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传统的林业大县焕发出新的活力。上半年,宽甸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5亿元,分别增长12%和14%。全县农家乐发展到2000多家,年平均收入1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

 

        2013年9月,宽甸被确立为辽宁生态旅游实验区,短短两年时间,通过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营销,做大了旅游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龙头作用,强化产业融合,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高度。  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4.5%。  “我们不是单纯发展旅游业,而是要通过确立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发挥旅游业关联性、带动性强的特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发展。我们也不是单纯保护宽甸的原生态,而是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并重,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宽甸县委书记林世宽说。

        今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不利影响,宽甸县上下齐心协力争资金、跑项目、挖税源、调结构、促发展,实现了保刚性、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工作目标。目前,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审核,宽甸成为国家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扎实推进,完成1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省级评审阶段。生态旅游实验区已经成为宽甸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引擎和亮丽名片。两年来,宽甸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和中国十大休闲小城,河口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鸭绿江畔、仙境宽甸”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一业带动,五业融合”,随着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五项产业的逐步壮大,宽甸“绿色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今年上半年,宽甸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4.3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4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