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他把自己的薪酬都用来做公益

17.09.2018  08:33

   人物档案

  栾福山,男,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辽阳市分行经济师。

  多年来,他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励80余个。他曾获得中国十大爱心人物、中国农业银行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华骨髓库五星级志愿者、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被推选为感动中国候选人、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辽阳市学习型职工标兵、辽阳市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辽阳慈善奖、辽阳市优秀慈善义工队队长,并被辽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辽阳市文明市民标兵”,2008年被推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栾福山用爱心温暖着他人,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9月10日,记者来到辽阳市白塔区站前街道六一社区栾福山的家里。初见栾福山,身着浅蓝色的衬衣、外面套着浅灰色的夹克,深蓝色的西裤,显得十分精神干练。自我介绍时面带笑容、声音洪亮,记者怎么也不能把他和一个患有14年白血病的人联系在一起。

  提起栾福山,他在古城辽阳几乎家喻户晓。栾福山孝敬老人,老少同堂生活30年的生动感人事迹,从大连传到灯塔,又从灯塔传到辽阳,从家里传到街巷、邻居,又从单位传到社会。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多年来他以助学、助残、助老、法律援助等形式进行开展志愿者服务从未间断过,一直在默默地服务于他人。

  “我每月的工资、奖金及稿费等各人所得全部用于公益。”栾福山对记者说。

   四世同堂尊老敬亲伴随全家

  栾福山告诉记者,“1985年,我与妻子韩丽在灯塔市结婚,当时妻子家还有她的父母、姥姥和弟弟,第二年,我们有了儿子栾智群,而我当时在大连工作,为了照顾妻子全家,1986年,我从大连调到辽阳,与妻子全家老少四辈一起共同生活了十二年。

  “妻子的姥姥有四儿一女,原来由五个子女轮流抚养,我结婚时主动提出姥姥就一直在我们家里住,当时妻子的四个舅舅都特别感动,所以从我结婚时起,妻子的姥姥就再也不用五个子女轮流抚养,而是由我们全家抚养,直到养老送终,去世时93岁。

  “妻子全家在灯塔居住,而我在辽阳单位已分配了一套住房,但我为了全家老少四辈七口人能有一个温馨而和谐的生活,一直从辽阳到灯塔每天来回坐车通勤两个多小时,特别是姥姥晚年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吃饭吃药时都是由我亲手喂,上厕所由我背着去,日常生活等一切均是由我照顾。

  “2013年,儿子栾智群与富丽结婚,俩人结婚又有了爱情的结晶,一直到现在,我们又开始老少四代七口人的生活。我们一起生活了三十二年,全家和睦、尊老爱幼、和谐相处,一直充满着温馨祥和的欢乐气氛。

  “特别是我的儿子,为了赡养我们并伺候姥爷姥姥,毅然辞掉在沈阳中石化公司收入颇丰且稳定的工作,回到辽阳与我们老少三辈一起生活,并且在找对象时第一个条件就是婚后要与老人一起生活,现在的儿媳也实现了他们当初的婚前承诺,一直与我们一起生活。

  “由于儿媳在市中心医院工作,她坚持每天都给姥爷、姥姥和我测量血压,给姥爷注射胰岛素,由于姥爷、姥姥均已86岁,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前列腺等多种疾病,儿媳便帮助喂饭、吃药,搀扶到医院看病护理,推着轮椅到楼下晒太阳等,伺候姥姥、姥爷细致入微,家里吃的用的及一切日常生活用品均是儿子、儿媳负责购买和提供,我希望孝老敬亲、四世同堂的生活将伴随着我们全家一直到永远。

   用于公益的钱款及物品达60余万元

  作为全家主心骨的栾福山,带领一家老少四辈自始至终能一直生活在一起,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字,爱家人,爱他人,家人互相关爱,互相给予,互相照顾。同时,把关爱他人作为全家的共识。

  助学、助残、助老、助困、助幼、助弱等一切公益活动均积极参加,至今得到栾福山全家帮助的有数百人,其中大中小学生就有80多人,有的从中学阶段栾福山就一直全额资助到大学毕业。

  在沈阳工作的富东同学,系单亲家庭,母亲无工作带着她生活很困难,她在辽化高中上学时与栾福山相识,栾福山就一直全额资助她到大学毕业,后来她找工作、处对象以及结婚等栾福山都参与其中,结婚典礼栾福山作为娘家人出席,并代表娘家人讲了话。

  栾福山全家用于各种公益活动的钱款及物品达60余万元。2012年10月15日,他被辽阳市慈善总会任命为爱心义工队队长,他带领数百名义工组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达90多次,而栾福山的妻子、儿子、儿媳也经常参加到他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来。

  栾福山还在辽阳市红十字会、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及郭明义爱心团队等几十家爱心组织担任各种职务,并在其中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活动,他的家人也在他的带领下经常参加各种活动。组织家人向灾区捐款捐物,到医院看望受困病人,到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送去慰问品等等。

   天降厄运得了白血病

  2004年正月里的一天,栾福山因感到咽喉疼痛,双肋不适,于是他来到医院检查,可诊断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几天后,几近昏迷的栾福山被送到了国内治疗白血病最权威的医院——天津血液研究所。最后,栾福山终于被抢救了过来。

  “高额的治疗费用已致家徒四壁,并且已经欠下了十几万元外债,我问他,手里还有钱没,他告诉我手里一分钱存款也没有,我听了后脑子‘轰’的一声,一直追问他,你钱从不交家,钱都哪去了。”栾福山的爱人韩丽对记者说。“从天津回到辽阳,下高速口本打算请帮忙拉我们的机司吃点饭感谢一下,可是当时兜里全加一起就57块钱。”说到此处,韩丽变得如泣如诉。“他得病后,媒体发起对他救助时我才知道他每月的收入不交家,原来都拿出去做了慈善。

   好人有好报 曾经救助过的人伸出援手

  正当栾福山一家财竭力尽之时,他曾救助过的高威伸出了援手。

  原来,1994年6月,高威的爷爷因白内障住院,准备动手术,急需4500元押金,由于家中一直没凑够,非常着急。当时栾福山和高威的爷爷同住一个病房,得知后帮高威垫了3200元,从此两人相识。

  1995年8月晚上,栾福山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高威所在的黑石台村大堤决口,遭受洪灾。第二天上午,他就买了200斤大米和5袋面粉装上车,经过近3个小时的跋涉,赶到了黑石台村,找到了高威。在以后的日子里,栾福山常常从辽阳过来接济他,第二年春天,栾福山又帮高威盖起四间砖瓦房。

  2004年5月,高威到辽阳市区购买猪饲料,顺便去看望栾福山,这才知道了他得病的消息,也了解到栾福山一家的困境。高威和妻子决定,把家里养的14头猪全部卖掉,加上饲料钱共14200元拿给栾福山,帮他解决困难,坐上开往天津的列车,辗转来到了栾福山的病房。

  栾福山知道高威困难,坚决不收,高威只得偷偷将这笔钱交给了医院。从这天起,高威便留在了病房里,陪在栾福山身旁。从5月到7月,高威一直细心照料着栾大哥。他发现,自己带来的一万多元对于治疗费简直是杯水车薪。8月份,为了节省费用,栾福山重新回到辽阳市治疗。此时,高威回到家里再次筹钱想帮栾福山,可是十天只筹到3000元,最终他和妻子达成共识,卖掉自家的房子,帮栾福山治病……

  9月23日,辽阳电视台新闻节目率先披露这则感人的新闻,迅即在当地引起巨大震动。社会各界都被栾福山、高威的真情故事深深感动,纷纷向栾福山伸出援助之手。

  上海的好心人斯先生曾给高威汇了5万元赎房子,给栾福山捐了5万元钱治病,可高威怕栾福山治病的钱不够,又把赎房子的钱用在了治病上,斯先生听说高威将这5万元用于栾福山治病后,感慨万千,再次拿出5万元给高威,又拿出10万元给栾福山治病,前后一共为栾福山和高威这对异姓兄弟捐了25万元。

  这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曾经感动过无数的人。

   对话夫妻俩

  只要我还能走 就一直把公益做下去

  记者:您每月的工资、奖金都捐了做公益、做慈善够吗?您身体不好,公益还要一直做下去吗?

  栾福山:说实话,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参加活动越来越多,有时钱真不太富裕,但我是爱心义工队队长,我带领数百名义工组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这都是我的坚实后盾。而且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到需要我们的地方,进行爱心活动,捐款捐物。

  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只要我还能走、还能动,我会一直把公益事业做下去,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记者:栾大嫂,你怎么评价栾大哥呢?他的钱不交家,你就不怪他?

  韩丽:对于我来说,他对家是不负责任的,三十多年,他的钱就从来没交到过家里,我问过他钱都花哪了,他总说买书了、买股票了、买邮票了、和同事吃饭了,用各种借口搪塞我,后来我也懒得问了。

  以前怨过,后来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一贫如洗时,也是通过社会上好心人的救助才使我们一家渡过难关,就当感恩了。

  以前不跟他吵,是因为他身体不好,我不想我儿子上大学填表时父亲那栏是空白的,不想我儿子结婚介绍父母时,身边有个空位,也不想我孙子没爷爷。现在不跟他吵,除了感恩,也许我也习惯了吧。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辽阳记者 王罡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王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