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辽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28.10.2015  09:15
  沈鼓集团20兆瓦电驱天然气长输管道压缩机组、特变电工沈变集团的换流变压器、北方重工的高性能镁合金板轧制成套装备……这些辽宁制造的新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令国际瞩目。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辽宁人咬紧牙关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点、以集聚效应为面、以科技创新为刃,迎难而上实现了“十二五”期间辽宁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
  截至2014年,“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59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686.1亿元,比2010年增长34.9%。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常态下,辽宁人意识到唯有大力推进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才能使工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装备制造业是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支撑,顺理成章也必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
  省经信委科技处处长马仲彬表示:“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产业、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我省发展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省的数控机床产量达6.3万台,居全国第一位,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
  走向高端的辽宁工业并非只有装备制造,2015年7月,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全省精细化工领域的130多家企业凝聚在一起,即将走出辽宁精细化工产业的新路径。
  截至2014年,我省的乙烯与炼油产量比已经从“十一五”末期的1∶70提高到1∶44,化工精细化率达到54.1%,抚顺石化百万吨乙烯工程的投产,使我省成为少数几个拥有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基地的省份之一。
  将传统优势做强的同时,辽宁也十分重视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后发优势。截至2014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1.1%。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技术进步就是企业的生命,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足市场。”大连金玛硼业集团董事长曹仲文说。
  “十二五”以来,我省不断加大对工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截至2014年,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45户,比2010年增加220户,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户,比2010年增加6户。
  特别是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连中远船务的2.8万立方米LNG船、东北特钢的核电用不锈钢及高温合金等一批新产品的成功研发,为辽宁再一次缩短了从“初字号”到“深字号”的距离。
  大到国家重点项目,小到一个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笃行致远。
  在朝阳金麟铁精粉有限公司的条形桌上,排在最前面的是含铁品位为66%的铁精粉,市场售价1500元/吨,桌子另一端的二次还原铁粉,品位达到99%以上,是经过技术创新后的高端产品,市场价格5400元/吨。后者为金麟公司带来能够生存下去的市场利润。
  产业集聚成效明显
  好产品、新技术最终都离不开在龙头企业带领下的产业发展,想要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集中力量,发挥辽宁的产业集聚优势是事半功倍的好渠道。
  “十二五”以来,全省培育发展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集聚产业,同时也壮大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具有核心技术的排头兵企业。
  如今,沈阳铁西装备制造、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本溪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名字在国内外同行中已经远近闻名。
  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等15个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产业园区,更是我省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园区产业建设理念的最好证明。
  2014年,全省100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62.4%,沈飞集团等58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其中,华晨汽车集团、本钢集团两户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