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不能坐着等站着看

05.01.2016  10:33

  新年第一天,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到沈阳中德装备园、大连金普新区、鞍钢无缝钢管厂、铁岭东北物流城等地现场采访,目睹基层一线或忘我工作或锐意改革的火热场景,见证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的积极表现。

  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现在,一部分干部,对新常态的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新常态认识还不到位、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甚至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等思维定势,产生了不会作为、不善作为的问题。

  譬如,一面是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金融、分享经济等新事物层出不穷,一面是部分干部心理上抵触新生事物,不会做判断、害怕担风险;一面是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经济引擎亟待转换,一面是部分干部“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应对策略匮乏,面对经济下滑无可奈何。

  应当看到,在新生事物新的形势面前,一般都会带来“不会为”的问题。譬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曾经一度对市场经济很不适应。然而,经过“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实践,“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大家也就都逐步适应了。新常态也是同理,适应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慢,也不能盲目地快。

  但是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缩短适应过程,尤其是强化适应心态。假若都坐着等、站着看,又怎么能适应? “不会干”和“不想干”之间,实际上只是一线之隔。新常态下,实际上存在一个隐藏的时间表。倘若突破了时间表,那些第二种“不会干”的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第三种“不想干”的人,结果不言而喻。

  应该清醒认识到,适应需要时间,而必须雷厉风行,越快越好,不能坐着等、站着看。历史已经证明,艰难险阻前,我们从来不缺少改革者和实干家。越是困难越能挺起腰杆挑起担子,方显英雄本色。 “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勇气和胆识,才是我们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法宝。 “不会为”固然是方法能力的问题,又何尝不是态度信念的问题?在信念上抱定守一,在态度上决绝无二,我们就向告别“不会为”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让我们认清了新常态的大局与大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殚精竭虑的责任感,再加一把劲,始终保持住一股子冲劲、闯劲、拼劲、韧劲,以实干精神适应引领新常态,我们必能真正担当起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重任,激活逆势而上的强大动能,赢得一个行稳致远的宽广未来。□张 健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