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2月10日,市政协委员联组和分组协商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春山文魁摄
2月10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就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联组和分组协商讨论。
委员们在协商讨论中一致认为,副省长、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潘利国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翔实、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务实亲民、鼓舞人心。对2015年沈阳市的工作,报告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稳定增长、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依法行政等重点工作,从十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完全符合沈阳市的发展实际。
工作报告实事求是
盖崇茂、孙雷、张译珊委员说,报告只用了1/3的篇幅总结工作,对去年工作总结得少,对今年工作部署得多,这说明我们的城市更加重视未来,体现了市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去年的行政体制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45个精简到40个,取消和下放行政职权649项,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王莉、刘波、刘闯委员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认为去年拆除20吨以下锅炉134座,完成新北热电等8家电力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和95台燃煤锅炉能源改造,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政府应当在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上,多下工夫,多办实事。
蒋阳、赵红、冯昀委员认为,去年市政府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上做足了文章。市政府援助和扶持就业、创业,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新增养老机构床位,完成保障房建设等,向市民承诺的12件33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可圈可点。
裘秀月、段凤香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今年沈阳市各级政府还将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这些都让人备受鼓舞和振奋。
委员建议履职尽责
王恩强、戴卫东委员对报告中提到的“全面贯彻中央支持东北振兴战略”感到十分振奋。建议政府抓住东北振兴这一有利契机,更多地引进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理念,吸引更多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回归沈阳。
张桂平委员说,报告在今年工作部署中,用了相当一段篇幅阐述了大力支持创新驱动,超越了许多委员的期待,让人倍感欣喜。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希望沈阳市继续以世界的眼光,诚邀全球人才,激发万众创新,让沈阳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申亚东、巴俊宇委员在讨论中说,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希望沈阳市梳理关于扶持青年创业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使之可以多方联动,构建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从鼓励青年创业出发,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减少创业成本。
柴桂文委员认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希望政府在顶层设计中,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商务会展中心城市”这一目标,闫凤霞委员认为,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是沈阳市建设国际化城市、增强城市辐射功能的必然选择。她认为,报告中既有对沈阳市发展会展业的宏观把握,又有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意义,操作性很强,她为报告点个赞。
本报记者肖春苹、韩冰、张晶、王若若、李婷婷、何强
编辑: zfw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