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路通了 黄蘑能卖个好价钱了

26.08.2015  15:01

  

□本报记者/郭宝平
  遮天蔽日的密林隔离了酷暑,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的芳香,针灌混杂的景象和茂密程度让人仿佛来到了雨水充沛的辽东。自上世纪50年代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封山育林经验后,当地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毛岭沟这一辽西北造林绿化的活标本。如今,毛岭沟的路通了,这里的土特产和水果能卖上价了。
  8月6日下午,汽车沿着黑色柏油路面行驶,一直开到了阜新县七家子镇毛岭沟村封山育林区的山脚下。
  遮天蔽日的密林隔离了酷暑,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的芳香,针灌混杂的景象和茂密程度让人仿佛置身雨水充沛的辽东。自上世纪50年代这里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封山育林经验后,七家子人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毛岭沟这一辽西北造林绿化的活标本,森林覆盖率达70%。
  如果说外地人感兴趣的是这里生态环境的巨变,那么本地人更关注交通条件的改善。毛岭沟村石头岭子组村民周长亮迎面走来,将臂弯上的一篮子黄蘑放进路边的三轮车里,他告诉记者:“这山上的黄蘑可好吃了,采完直接运出沟外,餐馆、超市都抢着要。要是没有这条路,山货都不知道卖给谁。
  说起修路,七家子镇党委书记白福良深有感触:“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我们认真梳理群众的意见后认为,修路对毛岭沟意义重大,不但能助其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还能为该村带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当地有句顺口溜:“毛岭沟人三百年,河滩之路甚艰难,天晴卵石磨破脚,雨季仨月难出山。”关山沟组村民苗玉全种了200来棵梨树,往年由于路不通,果树既不管护,也不采摘外卖,自家吃不了的就任其掉落、烂在树下。当白福良经常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走家串户搞调研,动员村民发展林果经济时,老苗却直摇头:“路不通,种啥都白扔。
  修路工程一启动,老苗马上就改了主意,不但驾驶着新买的三轮车从早到晚帮忙拉沙垫土,还主动加入村里新成立的果树种植合作社,承包了15亩精品果园,种上了寒红梨和榛子树。如今,2.5公里柏油路面已经开通,村里的3000亩精品果园内,梨、葡萄、榛子成活率达到95%以上。
  路通了,大客车能进山了,来毛岭沟的游客也多了起来,仅“七一”当天,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游客就达300多人。白福良告诉记者:“我们已向县里提出申请,希望将毛岭沟封山育林区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采摘、登山、纳凉,尽情享受天然氧吧带给人们无限乐趣的同时,还能时刻铭记老一辈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几位村民正在修砌护坡的边墙。他们告诉记者,还要在边墙上刻上“三沟精神”的16个大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毛岭沟村石头岭子组村民周长亮采了一筐黄蘑。 □本报记者/郭宝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