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16·通辽(沈阳)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

09.08.2016  16:30
 

  为全面落实开放、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升我市农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拓展我市优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在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的影响力,我市将于8月13日至16日在沈阳市辽宁工业展览馆举办2016·通辽(沈阳)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该展会集“宣传展示、合作洽谈、产品热卖、现场体验”为一体,将绿色农畜产品与草原旅游文化宣传展示有机结合,以绿色农畜产品为媒介,集中展示我市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成果,宣传厚重的科尔沁历史文化,推介独具魅力的“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景观大道”。

  我市作为农牧业大市,绿色资源丰富,是全国23个百亿斤粮食地级市之一,肉类产量居自治区之首。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市场变化,我市积极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紧紧抓住自治区提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难得机遇,依托农畜产品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围绕“绿色”创品牌,围绕“生产”夯基础,围绕“加工”强龙头,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培育绿色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玉米、肉牛、红干椒、荞麦、杂粮杂豆、绒毛等产业为支柱,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绿色、有机、安全已成为我市农牧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的金字招牌。

  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总数达59家。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1家、认证产品84个,绿色食品15家、认证产品34个,有机食品3家、认证产品67个。全国驰名商标7个、知名商标88个,自治区名牌产品4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科尔沁肥牛”“清谷新禾”“蒙古王”等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品牌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放大效应明显,产品附加值提高。

  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

  通辽的绿色农畜产品有环境、资源、品质、价格、区位的优势,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天赐之地,一批优势主导产业已逐步发展壮大:

  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之一的东北玉米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达到170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30亿斤以上,“通辽黄玉米”已于2002年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中国黄牛之乡、科尔沁肉牛集散地、中国西门塔尔牛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肉牛交易中心。2015年牛存栏达到302万头,实现5万头育肥牛质量安全可追溯;

  库伦旗荞麦种植历史悠久,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商标认证,常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总产4.5万吨,荞麦产品已达上百种,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鲁红干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干椒产品涵盖了初级产品辣椒酱、辣椒粉和高端产品辣味素、辣椒色素、辣椒碱、辣椒油脂等,畅销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国内21个省区……

  我市将持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打造农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重要抓手,以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为目标,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特色农牧业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之路。今年,我市大力扶持科尔沁牛业、邦杰肉牛、谷润肉业、牧合家肉牛、金锣集团、谷道粮原等企业做优做强,促进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向终端产品延伸。同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推行玉米从播到收全程标准化,推广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新增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30万亩、达到880万亩。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生产成本上升、主要农产品价格下降的形势,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积极发展中药材、杂粮杂豆、红干椒、荞麦等特色种植业。稳步提高畜牧业比重,抓好优质母牛繁育,实施母牛扩繁示范工程,新增肉牛存栏18万头,达到320万头,建设全国肉牛大市。

  建立标准化追溯体系

  打造安全食品科尔沁

  在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员正在对刚刚从农户大棚中采摘的西红柿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将采样的西红柿放入检测仪器后不到三分钟,检测结果就呈现出来。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14年末正式运营,拥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气、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专用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具备对农畜产品生产环境、投入品、农畜产品残留等3大类近201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实验室硬件配备、技术力量及管理水平达到自治区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强化监管,净化农畜产品产地环境,大力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农畜产品产地证明和质量追溯,健全从农田牧场到餐桌的农畜产品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安全食品科尔沁”品牌,推动我市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我市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农牧业主导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和示范基地建设。首批农牧业标准化建设,确定了玉米、肉牛、肉羊、荞麦、红干椒、生猪、肉驴、有机水稻、无籽西瓜九个优势特色产业,邀请国家、自治区、通辽市的140名专家和科研院校、企业等15家单位,引用修订、制定9个优势特色产业地方标准体系1331项。体系标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加工、产品、仓储物流、质量追溯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地方标准(规范)和企业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从田间(牧场)到餐桌”全程、全链条相衔接产业标准体系,使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同时,加强监管和检测。在监管上,市、县、乡、村四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9个旗县市区均成立了监管机构,乡镇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依托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兽医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赋予职能、充实人员、完善条件。在检测方面,已建立1个市级和8个旗县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监管和检测覆盖全市。

  搭建展会媒介平台

  打造绿色农畜产品品牌

  2014年1月7日至8日,我市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来自全市的40家企业、11个专业合作社集中展示产自我市的16类480个品种的优质、安全、绿色农畜产品,并积极与北京市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进行交流对接,让首都人民更多更好地认识通辽、了解通辽,让更多优质产品走进北京、迈向全国市场。在为期两天的博览会期间,北京大型超市采购商、农畜产品经销商与我市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畜产品专业合作社现场签订了5项购销协议。另有10家北京企业与我市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和洽谈,现场订购额达437万元。

  2015年1月18日,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5通辽(呼和浩特)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完美谢幕。展会期间,通过无公害、有机、绿色认证和获得原产地注册登记的我市特色农畜产品吸引了众多首府市民前来抢购,现场销售额达到356万元。同时,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也收获了大笔订单,销售额达到895万元。宏大的规模、火爆的场面也吸引了周边地区众多商超、企业、餐饮等行业的采购商纷至杳来,商务洽谈与合作成绩斐然。其中,沙枝食品与呼和浩特市酒类经销商现场签订了1800万元合作协议;忽必烈酒业、家家乐食品等多家企业分别与呼和浩特、包头等地经销商达成意向签约金额6950万元。

  一组组数字,一项项成果,彰显着展会已成为推介通辽、展示通辽、树立通辽绿色安全农畜产品形象的重要窗口。

  为全面落实开放、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决策部署,提升我市农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我市以展会为平台,不断加强输出通道及能力建设,绿色品牌农牧业市场影响力明显扩大。近年来,我市组织各旗县100家企业在呼市、北京两地连续举办了6次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通过展示展销、商贸洽谈、电子交易等多种形式,将我市重点龙头企业、绿色农畜产品整体打包、统一经销、统一宣传,绿色科尔沁、品牌农牧业影响力逐步扩大。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