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延双:为国找宝价值近千亿元

16.11.2015  13:56

  35年地质工作,平均每年有200多天在野外奔波,行程超过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他带领队员们钻探深度达100公里,发现的矿产资源估值近千亿元。他,就是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三队301机机长郑延双。

  钻探作业的艰辛,没有亲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许多地方无电无水,甚至不通车,而钻探打孔的位置又是依据矿体的分布走向而定,有时在陡峭的山腰,有时甚至在险峻的山峰上。

  1999年夏天,郑延双带领队员到朝阳市施工。山峰陡峭无路,钻孔位于400多米高的半山腰,作业难度非常大。郑延双带领队员,人抬肩扛、前拉后推,硬是将十几吨重的钻塔和钻机,用了四五天的时间一件件运到山上。 2008年,郑延双赴三亚钻探。由于超长途运输无法带拖拉机,通向施工现场的道路维修和地盘平整全部要靠人工完成。当地森林密植,毒蛇和毒虫众多,郑延双和队员只能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养蜂人的面罩,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圆满完成了工作。

  这些磨难,都阻挡不住郑延双为国家找好矿、找大矿的步伐。 35年来,从大兴安岭到黄土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海南岛,郑延双每年都有200多天在外奔波,足迹遍布半个中国。

  钻探不只是苦活和累活,作为机长,郑延双的经验让技术人员都十分佩服。 2010年7月,郑延双带队员到鞍山钻探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现场不断出现坍塌掉块情况,钻孔也常常跑偏,两个月才钻探了450米。郑延双重新制定方案,对钻杆进行修改加工,终于在7个月后打到了1548.9米,打出了鞍山钻探史上钻得最深、工程质量最好的钻孔。

  多年来,郑延双多次改进机器设备。以前,钻探使用的绳索取芯钻具由5个部分组成,由于连接部件多,降低了强度,常会发生钻折。经过试验,郑延双把它改进为3个部分,解决了难题。他还用汽车的变速箱替代传统的绳索取芯绞车,不但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还降低了维修成本。这个设备目前已在地质勘探领域得到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