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企纾困 服务全面振兴——对话浦发银行沈阳分行

09.11.2022  10:15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市场主体困难增多等诸多挑战,浦发银行沈阳分行如何激烈竞争中打造差异化发展优势?本期访谈,专访浦发银行沈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国光。

浦发银行沈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国光

记者:近年来,辽宁省提出精准施策调结构,奋力做好“三篇大文章”。重点以工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那么,浦发银行沈阳分行如何为辽宁产业的发展,注入金融的源头活水?

李国光:我行充分意识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金融支持的关键是既要“”,更要“”。对于实体经济,我行着重做好“民生工程”。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物流运输、能源、水利、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服务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PPP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积极探索并购融资、PPP模式、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精准性和适配度。近年来,累计为城市建设提供信贷融资近200亿元。 同时,随着“数字浪潮”的到来,我们也敏感地注意到客户结构在变,需求在变,市场也正在加速分化。我行充分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杜绝“一刀切”,运用“商行+投行”的综合打法,结合企业属性和成长需要,建立行内联动服务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敏捷性业务办理;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信贷倾斜与政策优惠;必要时,采取“一企一策”,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批量获客、投贷联动、以大带小”为核心的科技金融生态圈服务模式。最后,在绿色金融方面,我们以“浦发绿创”品牌为指引,围绕清洁能源、绿色城镇化、环保、绿色智造、新能源汽车等,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绿色发展,累计为20余户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近30亿元信贷支持。

记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一项精准措施,浦发银行沈阳分行近年来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国光:受疫情及经济下行双重影响,许多中小微企业面临困难,我行的首要任务更多的是给他们“减负”“松绑”,激发其内生动力。我行进一步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建立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引导相关岗位人员勤勉尽职,适当提高免责和减责比例,建立不良问责申诉异议渠道。同时推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和首贷户占比提高,深化银保银担业务合作,在合理确定风险分担机制上,开展“见贷即担”“见担即贷”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切实提升金融业服务小微企业质效,形成“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解决小微企业信贷的担保及增信问题。除此之外,我行还以总行大数据和线上化产品为支撑,解决流程复杂和效率问题,提高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更通过贷款展期、归还后再贷、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等方式积极为企业纾困帮扶,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努力保障信贷稳定性,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疫情期间,为81户普惠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主累计办理了延期还本金额达3.22亿元。

记者:接下来,浦发银行沈阳分行在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李国光:下一步我行的工作重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聚合“股、债、贷”一体化经营,推进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的发展。二是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信贷支持。三是持续为受困中小企业提供续贷、延期付息、减费等金融纾困支持;四是加强“厅堂服务+”模式的深耕发展,打造服务有特色、业务有重点、竞争有质效的网点构架。

记者:成立20年来,浦发银行沈阳分行植根辽沈,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沈阳分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李国光:归根到底,银行业是服务业,以客户为中心,是不变的准绳,围绕时代发展与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则是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那我行的价值如何体现呢?一方面自然是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我们强调授信专业化、产品专业化。授信的思维不限定在“关注抵押物”逻辑,充分发挥总分行联动、行司联动,综合运用认股选择权、科技含权贷等产品,突破企业融资壁垒,拓宽资金渠道,为企业发展助跑添翼。产品专业化指什么呢?我们通过“商行+投行”“融资+融智”“同业+跨界”“股、债、贷”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那另一个价值就是“非金融服务”。我们坚信新科技并非万能解药,从根本上说客户期待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入关系。所以在打造数字化厅堂的同时,我们注重客户体验,推进营业网点布局,深耕“厅堂服务+”模式,如胜利支行围绕老年群体打造了适老服务“三部曲”,香港路支行结合“两邻”概念深化社区服务。那么未来,我们也将综合网点周边企业性质、零售客户圈层,合理规划网点定位、厅堂服务、人员配置,以“分层体系”构建在行业同质化竞争中思变突围、弯道超车。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