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农机局对水田深翻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30.07.2015  10:43

      为改善铁岭水田耕地质量,提高秸秆的田间利用率,结合实际,铁岭市农机局组织相关县(市)对水田深翻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一、建设目标
      1、区域和规模
      在水田面积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开原市和铁岭县实施水田农机深翻整地作业补助项目30万亩,实施地块尽量集中连片,实行整村整乡推进。
      2、技术模式
      根据各地的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机具配备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铧式犁水田深翻作业模式,包括单一水田深翻作业、水稻秸秆还田+水田深翻作业。
      3、作业质量
      根据不同土质严格控制耕翻深度,不得过深或过浅。以铁岭县地区为例,一般黑土层较厚,要求作业深度在22厘米,保证水稻吸收充足的养分,才能获得高产。
      二、有利条件
      铁岭市常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0%左右。近年来,由于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拉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得到长足的发展,2014年,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6%,其中水稻机耕水平达到99%。较高的机械化程度为实现水田深翻的实现提供了技术装备、农民认识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有力保障。
      1、技术装备允许
      目前铁岭水田机耕整地作业主要有铧式犁翻耕和旋耕两种技术模式,这两种模式作业面积分别占到水田机耕整地面积的一半左右。作业深度一般在12-18厘米。铧式犁水田深翻技术模式为:采用484-804拖拉机配套3、4、5、6行铧式犁进行水田秋季深翻作业,深耕深度18厘米以上。按实施面积30万亩,3、4、5、6行铧式犁按0.05万亩/台计算需要铧式犁600台,目前全市保有量900台左右,是矮犁柱,只要更新高犁柱即可。484-804拖拉机保有量完全满足配套动力要求。
      2、农民认知度较高
      多年来农机培训、推广、宣传活动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速发展作了充足准备。培训内容涵盖水田机械整地、机插和机收获等水稻生产整个过程。每年春耕生产期间,全市100余名农业技术专业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奔走于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通过大力宣传发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的优势得到稻区农民的广泛认可,形成了良好发展氛围,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随着深松和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项目的示范带动,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改进耕作方式的积极性,广大农民逐步形成了对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粮食增产的农业耕作制度改革的认可,初步形成了自觉、自愿、自发参与作业的良好氛围。
      3、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有突破
      农机合作社技术强、机具全、组织化程度高,有利于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市农机局因势利导,在全市水稻主产乡镇扶持建立水稻生产农机合作社86个,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机合作社积极开展机械化服务,育秧、代耕、代插、代收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一系列机械化作业服务,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生产,使农业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成为可能。
      三、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为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市农机局和财政局局长为组长,市农机局和财政局相关直属单位、科室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工作。
      2、成立项目技术和验收小组
      为了使项目高质量圆满完成,成立项目实施技术小组。项目技术小组由市农机推广中心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以及关键作业环节的技术指导。成立项目验收小组,项目验收小组由市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相关人员组成。
      3、建立激励机制
      将水田深翻项目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制定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细则》,对考评项目、考评时间和评分标准等进行细化。
      4、科学安排配套机具和作业补贴
      农机具补贴重点向水田深翻和秸秆综合利用农具倾斜。作业补贴优先安排给机具配套齐全、机具结构优化升级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保证充足的作业量。充分发挥水田深翻作业补贴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