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农业供给质量

22.08.2017  09:21

今年以来,铁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着力”和“三个推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结构、创品牌、增效益为主攻方向,持续提升农业的供给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铁岭市是农业大市,素有辽北粮仓之称,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对铁岭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市农委主任刘正义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破解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突出问题,适应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形势。搞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多方联手、多管齐下,积极调结构、转方式,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实现从以数量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的转变,大幅度提高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我市先后出台了《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铁政发〔2016〕28号)和《2017年铁岭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方案》(铁市农发〔2017〕58号)两份文件, 重点从6个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全市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44.3万亩,超出省任务指标33.6万亩。新增大豆种植面积10.21万亩、花生8.15万亩、薯类8.47万亩、设施蔬菜面积0.37万亩。截至7月末,全市肉牛饲养量达37万头,生猪饲养量达430万头,猪牛羊禽肉产量达 31万吨,完成全年任务的58.5 %。全市鹿饲养量达3.78万只。全市新植榛林面积1万亩,林下中草药材面积达21万亩。全市玉米机播水平达到 96%,水稻机插水平达到95%。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在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了1个农产品电商平台,西丰圆上圆、开原网贸港等“互联网+农产品流通”项目进一步完善。同时,我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都市农业、认领农业,打造铁岭特色旅游品牌。截至7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160家,销售收入可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5%。农产品出口额可实现4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在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需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效对接的同时,加快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的粮油作物新品种,今年全市新引进玉米新品种15个,水稻新品种12个。市级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业务考核继续排在全省前列。落实新建益农信息社218个,完成益农信息社示范社选点35个。为了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进程,我市已有10家种子企业在海南省建设了繁育基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以来,全市共争取省以上水利无偿资金2.13亿元,农田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248.9万立方米,新建小型水源工程30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35万亩。全市新开工建设高标准、大规模生态养殖场12个。全市计划完成退耕(林)还河面积12.37万亩。全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次,发射火箭弹105枚。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继续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玉米螟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全市农业标准化认证面积达576万亩。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计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万亩。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软枣猕猴桃300亩试点项目。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7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175个,市级合作社示范社328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17家。截至7月末,土地流转面积超过400万亩。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外业测量面积304万亩。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用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办理抵押贷款2750万元.


铁岭砥砺奋进的五年:新技术促进设施农业优化升级
5年来,铁岭市在设施农业开发中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全市设施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呈现出快速、健康和可持续的良好态势。截至2016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28.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