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灾治理生蝶变 废弃矿坑展新颜

08.10.2022  12:45

金秋时节,在海州露天矿矿坑北帮和西帮的部分区域,鸡心果挂满枝头,紫穗槐、榆树等一排排树木苍翠,远远望去,矿坑叠翠流金,生态治理成果初步显现。“十一”假期,在这里仍有作业人员奋战在岗位上,开展实地勘察,梳理坑内着火点,为灭火以及下一步生态修复、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跟时间赛跑,抢进度,赶工期,海州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驶入“快车道”。

百日攻坚 全面打响

9月28日,阜新市决战决胜“八大攻坚战”动员大会召开,各级各部门立下军令状,誓言打好打赢这场硬仗。而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 百日攻坚战”作为“八大攻坚战”之一,也随之全面打响。

据初步调查统计,海州露天矿矿坑内着火点总面积约131万平方米,结合海州露天矿实际地理位置和着火点特征,阜新市将自燃区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攻坚战自9月28日开始,至2023年1月21日结束,以全部消除北部、中部、西部、东部自燃片区17处着火点,全力推动南部自燃片区第18处着火点灭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目标,解决着火点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可以说,这场攻坚战是支撑阜新转型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阜新转型振兴面临的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这场务必打赢的硬仗中。

查清自燃片区发火成因,厘清源头;制定灭火技术方案,完成立项审批、筹措资金;完成项目实施,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时间节点。这场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为了确保打赢,阜新市成立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前线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并建立工作机制,实施双周调度,倒排工期开展工作。

阜新市朝着规定时限内完成所有着火点灭火工作的目标,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成绩亮眼 成效初显

作为“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海州露天矿有着辉煌的过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2005年,海州露天矿宣布破产,2014年全面关停,留下东西长3.9公里,南北宽1.8公里,深约350米的巨大矿坑,同时在矿坑周边还存在着近20平方公里的矸石山和工矿废弃地,地质灾害频发,残煤自燃问题突出。

面对特大废弃矿坑综合治理这道世界难题,阜新探索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歇。特别是2018 年9 月以来,海州露天矿共争取综合治理项目7个,资金总额4.97 亿元,包括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国开行项目)、海州区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与生态农业项目、海州露天矿坑东部治理项目、海州露天煤矿南帮中部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项目、海州露天矿西帮综合治理项目、海州露天矿北帮西部滑坡区综合治理项目、海州露天矿综合整治先行示范工程。其中,海州露天矿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和海州区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与生态农业项目已完工,其它项目正在有序开展。

在推进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阜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阶段性成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在8月27日云南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大会上,阜新市申报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重建工程荣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重大工程奖一等奖。该奖项由科技部批准,是国家最高社会科技奖励。该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入手,通过技术创新,攻克滑坡、塌陷、沉陷、残煤自燃等多灾害并存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行业领域“六个领先”,令人赞叹。

同时,为应对海州露天矿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阜新市生态集团与“大疆创新”深度合作,引入东北首家无人机机场,实现全治理场景实时监控,数据精准采集,向地质灾害治理智能化、数字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矿坑作业区地质环境恶劣,存在山体滑坡、土地裂缝等安全隐患,阜新市依托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打造国内首家“5G”智能矿山地灾治理项目,利用“一张网”“一平台”、N项5G”应用,提升安全指数和工作效率。

一张网”指根据矿山通信的特殊性,以保障矿山“5G”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为出发点,部署一体化“5G”专用网络;“一平台”指工业互联网平台,为“5G”技术研发实施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和服务;N项“5G”应用则依托“5G”技术,打造类型丰富的矿山物联网连接及应用,助力智能化矿山建设。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成为矿山治理的“新引擎”,为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提质提速。

此外,2022年以来,为响应“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工作要求,切实解决海州露天矿生态修复及绿化用水的需求,依托原海州露天矿的水利设施,阜新市先后改造和扩建4处水源地,共铺设管路约15 公里,建设供水泵房、地下水泵房、水池阀门系统等,遵循“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标准,充分满足了生产用水,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废水回用率。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进程。目前,阜新市初步消除了北帮西部和南帮部分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矿坑部分区域生态环境,绿色正在一米一米地在矿坑周围铺展、延伸。

绿色发展 未来可期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海州露天矿这一独特资源,同样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而地灾治理则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最终目标是要做好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这篇大文章,这也是阜新市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的题中之义。

阜新市委、市政府依托省自然资源厅对于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的基础调查,确定了以海州露天矿坑为核心,辐射周边52 平方公里的综合治理区域,完成了《海州露天矿及周边5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总体思路》和《海州露天矿及周边52平方公里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实施方案》的初稿。

为了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阜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就推进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工作进行专题汇报,听取指导意见,最终,阜新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辽宁省发改委专项下达50 万千瓦矿区光伏发电指标,为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在产业发展上提供了支持。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是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区域的核心项目,阜新市将依托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打造“ 低碳城市”,借助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引入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由“深棕”向“深绿”全面升级。

该项目利用海州露天矿矿坑作为下水库,将上水库建在矿坑东南侧地表,用电高峰时,把上水库水放至下水库,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用电低谷时,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将电能以势能形式存储下来,消纳电网中多余的电量,从而在电网系统中发挥调峰填谷的作用。该项目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选点规划,入列省“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项目设计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预计2031年底全部机组投运,建成后将为辽宁电网提供每年120 万千瓦的调峰容量,每年节约标煤燃料费1.6亿元以上,目前项目已进入预可研阶段。

将来,阜新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依托“生态修复”打造“城市绿心”,将“棕色洼地”打造成“生态高地”,同时串联公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生态节点和水系、景观道路等生态廊道,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体,将城市建在“大生态公园”中。

美好的蓝图让人振奋,未来的海州露天矿矿坑将变身水光潋滟的人工湖。在这里及周边,地质灾害治理、植被修复、景观打造、产业引导、交通优化等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措施将共同发挥作用,助力废弃矿坑成为产业高地、商业宝地和文旅胜地。

绿色发展,未来可期。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1

 

【责任编辑:舒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