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为人民服务是最快乐的事儿

02.03.2018  16:42

 

  这是一个穿越两代人时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父亲孟凡玉,这个城市曾经的“骑车族”都认识他,儿子孟祥军,绰号“孟七刀”,一位专业修脚师傅。父子两人都是那种最普通的人,父亲坚持为军人、残疾人、老年人免费修车25年;儿子为老红军、老干部、残疾人、困难户家庭成员免费修脚35年。毛泽东同志曾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孟凡玉、孟祥军父子俩每人只做了一件好事,这样的好事他们接续做了60年。

  64岁的老人依然不忘当初的承诺。

  真的老了。

  爬上赵树武家所住的二楼,孟祥军有些喘粗气。也可能是天气冷,他穿得多了些。加上感冒刚好,身体还相对虚弱。尽管如此,他还是按照约定来到了赵家。

  赵树武是海州区西山街道双跃社区的居民,今年49岁的他31岁时患上了髋关节间股骨头坏死,每天靠支撑才能勉强站起来。为了不拖累妻子,早年与妻子离了婚。现在,和81岁的父亲相依为命。而老父亲也已经瘫痪在床十多年了。十多年前,孟祥军在社区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了这对父子,当即决定每个月都要来到他们家,为父子两人修脚。

  洗脚、修脚,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对于赵树武和他的父亲来说,却是比登天都难。老人瘫痪,儿子不能弯腰,洗脚就成了最难的事情之一。而修脚,则是在认识孟祥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进屋,热茶已经泡好。象征性地喝一口,孟祥军开始为赵树武父子修脚。娴熟的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让赵树武和父亲在修脚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幸福。赵树武对记者说,孟祥军风雨不误为我们服务,感激之情真的难以言表。在修脚的过程中,他还不断鼓励我要乐观、坚强地生活。前几天,他还给我们宣讲了一个小时的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我这个足不出户的人也能知道国家大事。

  从赵家出来,孟祥军还要赶到另一位赵奶奶家。这位赵奶奶马上100岁了。按照约定,她也到了修脚的时候了。记者看着他跨上自行车,顶着寒风向北而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真的是一个将诺言视为生命的共产党员,一个将技术用在为人民服务中的手艺人。

  1983年,孟祥军在市新兴浴池做服务员,学的是修脚,拜颇有名气的修脚师傅张连才为师,并随师傅加入了学习雷锋小组。当年,这个小组的组长是全国劳模曹志强。学雷锋小组的主要活动是为老军人、劳动模范、残疾人免费修脚。那时,整个阜新市有点“档次”的浴池少之又少,而新兴浴池则是唯一有修脚师傅的浴池。所以,每天顾客盈门。孟祥军回忆说,那时,我们修脚得有七成左右是免费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很多不挣钱的工作。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很高兴。那时候,雷锋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比着干,生怕落后。

  是啊,为了当年的承诺,孟祥军为特定群体免费修脚35年!

  学雷锋,父亲是领路人。

  是什么原因,让孟祥军将为人民服务奉为圭臬?其中,就有父亲的言传身教。

  30年前,新华街矿总院东十字路口处有一个修理自行车的摊位。摊位的主人是一位清癯的老人。老人的最大特点是少言寡语,衣服上带着一枚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徽章。摊位旁边,立着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免费为老红军、老八路、残疾人修理自行车”。大约10年前,因为城市管理的原因,这个摊位地点换到了原摊位的对面,市体育场东侧。

  这位老人,就是孟祥军的父亲孟凡玉。

  孟凡玉是阜新化工设备厂的职工,共产党员。退休的第二天,老人就在矿总院东侧支起了修理自行车的摊位,并打出了为特定群体免费修理自行车的牌子。那个年代,自行车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修理自行车也是一个养家糊口的手艺,城市里修理自行车的摊位多得很。孟凡玉的修车摊位于我市繁华的地段,每天前来修车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很多老红军、老八路军、残疾人都喜欢到孟凡玉的摊位修车。为了不让这些人失望,即便是刮风下雨,孟凡玉也保证按时“上下班”。因为常年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孟凡玉患上了风湿骨病,双手一粘冷水就钻心的疼。直到5年前,老人才在孩子的劝阻下不再修车。

  来到孟凡玉老人的家,88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他说,不再修车,其实并不都是因为孩子的劝阻,而是因为现在骑自行车的人变少了,自己当年服务的老军人们都已经相继谢世。服务的人群少了,自己的劲头也就不足了。想想那20多年,真的幸福。因为能用自己的技术服务人民。同时,从当年的自行车到今天的汽车,我也感受到了国家的沧桑巨变,感受到了党的英明领导。衣食住行,是考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对此,我的感受最深。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当年的自行车从“白山”到“永久”,从“飞鸽”到“凤凰”,每个牌子,都是社会进步的写照。

  说到儿子现在这样做好事,孟凡玉说,看到儿子、孙子都能这样坚持做好事,我非常欣慰和高兴。我们的祖宗孟子在家规家训中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我们这样做,也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几年前,孟祥军的儿子也开了一家修脚店。在这家店里,孟祥军依然坚持为残疾人、困难户家庭成员免费修脚。这家店门口,是一个广告牌,上面是温暖的一行字:学雷锋示范单位。

  这是一个学雷锋大家庭

  孟祥军随身携带的是一个挎包,挎包上面有5个鲜红的字:为人民服务。打开包,是排列整齐的7把修脚刀。看到这7把刀,记者才恍然大悟,孟祥军为什么叫“孟七刀”。他说,修脚的工具就是这7把刀。样式不同的刀自有其不同用处。就是这7把刀,伴随了孟祥军35年为人民服务的生涯。

  因为手艺好,为人好,孟祥军在我市修脚业界里面非常有名气,这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学艺。最初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现在,他已经培养徒弟28名,徒弟的徒弟不计其数。孟祥军收徒弟从来没收一分钱的学费。他说,下岗职工都不容易,就是给他们学一份手艺,力所能及为别人多做点事情。我对徒弟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参加学雷锋小组的活动,像我一样为特定群体免费服务。如今,孟祥军的徒弟们已经组建了6个学雷锋小组,学雷锋小组已经传到了第四辈了。每当有公益活动,不用通知,大家都会积极参加。

  当年在新兴浴池组建的学雷锋小组坚持多年,后来,浴池改制,人员变动大,孟祥军也办过停薪留职,承包过浴池、饭店等,但修脚手艺一直没丢,为老军人、老干部、残疾人修脚也坚持着。一晃这么多年,有些老红军、老干部相继离世了。后期,孟祥军就带着徒弟到市光荣院,到那里为老荣军服务。他说,光荣院里的老荣军都是无儿无女,双脚都是从战场上走来的,多有脚病。如果洗脚后再修脚,老人们一定很舒服。于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他带着徒弟们来到光荣院。面对老荣军的感激,孟祥军说,说实话,我没感觉怎么高尚,作为共产党人,我觉得这是应该做的。看到老人们高兴,我心里就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