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集团帮村”工程进入冲刺阶段

02.09.2015  11:26

正值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如火如荼之际,阜新市于2013  年8月实施的新一轮“集团帮村”工程也已进入冲刺阶段。

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根据阜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集团帮村”工程。通过实施“集团帮村”工程,阜蒙县、彰武县10个帮扶项目村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市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和省扶贫部门的充分肯定。201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该市确定为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进一步推动该市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开展“集团帮村”工程,确定了阜蒙县、彰武县、清河门区16个重点贫困村为“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通过集团式帮扶,利用两年半时间,到2015年末,使项目村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整洁靓丽、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层组织领导发展和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高。

离年末还有4个月,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如何呢?日前,记者跟随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对几个项目村进行了走访。

阜蒙县紫都台镇毛德村位于该市西北部,属于丘陵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该村在“两退一围”后,有109户、521口人无一分耕地。2012年,该村有贫困户245户、842人,人均收入只有2150元。两年来,在牵头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毛德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发展、人均收入增加明显,村民的精气神焕然一新。村党支部书记吴祥才介绍说,“集团帮村”的聚集效应在毛德村已经显现。“今年移民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上秋农户就可入住。”预计到今年末,村民人均收入将达到9730元,达到该镇人均收入水平。

彰武县兴隆堡镇马架子村地势东高西低,处于头道河与二道河之间,长期受水患侵害,导致庄稼减产甚至绝收,尤其是一家子屯有31户农户处于水患危险当中,急需移民安置。村党支部书记张国福介绍,作为“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牵头单位的市政府办公室,根据马架子村实际,实施了多项帮扶项目。漫水桥项目已竣工交付使用;村内横四纵五9  条排水沟修建完毕;土地整理、村中路、涝片治理、养羊小区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为彻底改变一家子屯群众居住条件,在市扶贫办的协调下,帮扶单位和镇政府协调资金345万元兴建的占地58亩的移民小区已接近完成。届时能集中入住20  户、74  人,其余11  户也将得到妥善安置。

在道路通畅、村容整洁的清河门区乌龙坝镇朱家屯村,村党总支书记乔军章介绍说,由市委组织部为牵头单位的帮扶集团,针对朱家屯村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目标制订了规划,实施了9个帮扶项目。目前,村屯道路、文化广场、村部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已完成。在公益事业方面,修筑屯路边沟、化粪池、集中堆粪点,购买铲车和清运车,45盏路灯也已安装完毕,500户农户接入自来水管网,保障了人畜饮水安全。在产业发展方面,成立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原有羊舍进行改造,规模饲养奶牛500头,奶站建设已竣工,目前正在建设青贮壕。

以上这3个项目村,正是阜新市“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建设的缩影。

两年来,以市纪检委、市委办公室等16家单位为“集团帮村”工程牵头单位的帮扶集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认真帮助项目村谋划发展思路、规划扶贫项目、大力整合资源,对16个重点贫困村合力帮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帮扶集团累计实施帮扶项目190余项,帮助项目村实施棚菜、果树和养殖业等生产发展项目47项;实施修桥、修路、贫困户危房改造、村级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民生项目145项;慰问贫困户1271  户,受益人口达2.4  万人;累计协调解决帮扶资金1.04亿余元,物资折款959万元,引进项目资金1.4  亿元,协调贷款715万元。

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各项工作就要愈加努力。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我们坚信,再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冲刺,16个项目村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