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还须筑牢“心中防火墙”

08.01.2016  11:03

  近日,沈阳郝女士的受骗经过见诸报端,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注。郝女士靠打零工供养女儿读研究生,但骗子先后冒充快递员、上海民警、检察官,在长达十余个小时的电话通话中,诱使郝女士将30万存款汇出,而这30万元,本是她心脏手术的救命钱。警方调查此案的同时也发出警示,岁尾年初是各种骗局的高发期,尤须提防留意。

  也许有人会说,一些中老年人知识结构固化,信息渠道闭塞,对骗局的识别能力弱,更易成为被忽悠的对象。不过,新近发布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那些敏感度高、娴熟操纵高科技社交工具、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的年轻人,也面临着社交账号诈骗、信用卡提额、消费退款等欺诈手法的威胁,并屡屡有人中招。其实,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最终落入欺诈陷阱都是低概率事件,但由于骗子广施骗术,极低的上当概率乘以极大的人口基数,受骗的案例就显得不绝如缕了。

  应该说,当下一些骗术得以施展,与社会转型期的不足有关。比如,大量“空巢家庭”存在,老人对亲情的渴盼,让一些骗子发现了可乘之机;人们在购房、买车、报名考试时留下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骗子买到后,就成为设置骗局的材料;朋友圈纠错能力差、监管滞后,遂有骗子在此兴风作浪。防范骗术,须各方合力,既需在制度上弥补缺漏,在打击上精确到位,也需要调集公众的力量。事实上,每个人多做一点,就能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多一份孝心。最是孤寂老人心,许多骗子就是打着亲情牌登场的,老年人频频被骗的背后,往往映现着他们老无所依的困窘与尴尬。对父母持续尽一份孝心,老人才能不孤单,面对骗术时才能有定力,不至于受骗后追悔莫及。

  多一分从容。许多骗局事后想起来破绽百出,当时却令当事人忙乱中就范,原因就在于骗子一直试图增加受骗者的急躁慌张情绪,采取一些手段让受骗者来不及仔细考虑。岁尾年初,诸事杂陈,所要处理的信息量暴涨,更须保持稳定从容的心态,你不要只是急于办事,更要一步步做好该做的事。如此行事,则骗局可破。

  多一条底线。尽管骗子的骗术一再翻新,但只要不向骗子泄露个人信息,不受蛊惑进行银行转账,不去点击不明链接,守住这条底线,属于你的财产就不会莫名流失。

  多一点自省。无论生活多么精彩,前景如何值得期待,你都要不慕虚荣,不心存侥幸,不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坚信梦想靠一分分努力筑就,始终在心底坚持清正、清白做人。那么,骗子纵有千般诡计、万种骗术,又能奈你如何?□傅淞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