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教学在沈阳和平区小学率先启动

29.08.2016  11:05

开学一周不摸书本,没上过学前班的小朋友能跟上学习进度

  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上学是一件自然来临的事情,但它又是孩子的人生大事。

  虽然上学了,但他(她)还保留着幼儿园的习惯,面对陌生的校园、老师和同学,或多或少会有焦虑与不安。

  对孩子来说,这是挑战。

  从幼儿园到小学,能否帮孩子平稳度过这个关键的衔接期?能否帮孩子顺利建立起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对学校来说,这也是挑战。

  如何让孩子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如何帮孩子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身份转换?

  沈阳市和平区的做法是,一年级新生上学第一周不上语文数学课。

  干什么呢?

   引子

  新学期即将来临,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即将跨入小学大门,这让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费尽心思,忙于挑选“拔高”幼儿园、学前班。

  妞妞今年6岁,家住沈阳市浑南区,9月份就要上学了。妈妈赵女士对她的培养不遗余力:提早上了一年的私立幼儿名园学前班,那里没有午睡,提前学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每天放学后,还留10分钟的英语作业。“现在,我闺女能认100多个汉字了,拼音也学会了。”赵女士很是自豪,不过语气中也透着无奈,“听说如果全班大部分孩子都提前学完了,老师就不讲了,让家长回去教会孩子。咱也不能让孩子起跑线就被甩下来啊!”

  今年9月,沈阳市和平区在全省首推一年级始业课程,区内所有小学都实行“零起点”教学。一年级新生开学的第一周,不讲文化课本,而是学习准备期教材。

  8月19日至22日,记者通过采访探寻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最佳衔接方式。

  一年级新生参加“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零起点”教学不是“零准备”而是准备好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卷面分只占一半

  今年9月新学期,沈阳市和平区将对一年级新生开展“学习准备期”专项训练。专项训练为期一周,从第二周开始才学习常规课本知识。全区统一编写的《一年级学习准备期教材》,意在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为入学新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文化场所,在心理、思想、行为上,为小学生活做好基础准备。

  为了给一年级新生减缓学习坡度和难度,和平区教育局还改革了考试评价方式,一年级上下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卷面分只占50%,新加入了三项实践能力的测评,即口语表达、动手操作、体艺特长,分成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等进行等级评价,由家长、学生、外校教师担任评委,学生可以在动口、动手、表演中展示各自能力特长。

  小学“零起点”教学,到底定位在什么层次呢?

  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王桥治解释,教育部提出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要求学校一年级一律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进度,从零开始、循序渐进,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零起点”不是清空大脑的“零准备”,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定义为一张白纸,不是回避在幼儿阶段必要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提高,而是避免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掌握教材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要引导各方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及教育规律去办教育,保留学生可贵的好奇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三四岁的孩子,手指骨骼还没发育完全,过早地让他们学写字,从生理角度看,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心理角度看,过早学习固化了孩子的想象力,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厌学。从学习习惯角度看,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并不扎实,但是孩子上小学后,发现老师讲的都是重复的内容,就会不认真听讲,容易溜号,这样会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科学评估显示,孩子的认知规律决定了在学习知识之前,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首要的,这是持久学习能力的关键。

   入学前的生活习惯准备很必要

   制作纸板蝴蝶结

   让孩子练习系鞋带

   午睡减少半小时

   适应小学生的作息

  “对于五六岁的幼儿园大班孩子来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与卫生习惯,形成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最为重要,这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教研室主任潘文涛对记者说,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养成孩子过于依赖的习惯。

  南宁幼儿园老师张洪雁告诉记者:“根据我们多年经验了解,其实孩子上小学最大的不适应,主要集中在生活方面,因为小学与幼儿园的最大不同是学习环境不同,上课时间长,自由活动时间短,上厕所要在课间,午睡时间少了。”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南宁幼儿园、蓝天幼儿园、省委幼儿园、沈司幼儿园、二○二医院幼儿园等都会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主动设计一些衔接活动,如安排参观小学、听小学一堂课、讲小学有趣的活动、整理小书包以及午睡时间减少半小时等,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和身体准备。南宁幼儿园每年都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邀请已经毕业的小朋友或者小学老师,来给大家讲上小学的经验。

  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南宁幼儿园专门制作了纸板蝴蝶结,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练习系鞋带、使用筷子夹“豆子”、削铅笔、整理学习用具,来锻炼孩子手的动作。

  记者看到,这几个幼儿园都有衣帽间,孩子自己能按类别放入自己的鞋子、衣物,整理好自己的物品。每天户外活动之前,老师会讲当天的天气,提醒孩子注意着装增减。

  沈司幼儿园通过警察指挥交通游戏,让小朋友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警察、司机、行人、红绿灯等角色,来演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二○二医院幼儿园开展“制作生活中的标识”活动,让小朋友搜集、绘画、剪贴公交站、地铁站、男女厕所等标志,相互讲解功能和特点。联勤部第二幼儿园会通过“我爱我家”游戏,让幼儿扮演父母、孩子,在对话中,记住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

   入学前的智力发展准备很重要

   在幼儿园超市

   边购物边学加减法

   讲小马过河时

   体会拼音感知书写

  在南宁幼儿园,小朋友的数学课是在幼儿园超市里完成的。

  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中,有孩子自制的相框、玩具,标着1元、3元的价签,小朋友拿着游戏币,在超市里选择、预算、购物、交款。在有趣的现实环境中,小朋友不知不觉地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

  记者看到,在“小猫找家”的游戏中,老师制作漂亮的卡通楼房教具,让孩子帮助小猫逐层拜访,终于在第三层第5间房子让小猫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也通过游戏学到了数字间的关系。“小猴摘桃子”“小兔拔萝卜”“帮小熊分蛋糕”等游戏,让孩子在摘桃子、拔萝卜、分蛋糕的游戏中,初步感知了数学,体会到生活中数的规律。

  南宁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每天还要记录天气预报图表,感受气温中的数字代表的冷热状况。钟表积木拼图游戏,让孩子了解钟表的简单构造,会看时间的早晚。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潘文涛介绍,所以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亲自动手做小实验等方法,在体验中学习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比如磁铁现象、浮力实验、溶解实验、测量实验等,都配有记录表,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受盐溶于水、铁块沉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等自然现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需要认识多少汉字呢?

  张洪雁告诉记者:“我们不专门教认字和拼音,只是有些前阅读、前书写准备。如培养幼儿用玩具手偶,给小朋友讲小马过河、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并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等。”

  张洪雁说,过早教小学知识性内容,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孩子也坐不住。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结果,通过毕业后家长的反馈证明,注重综合能力和学习品质培养出来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强,敢说敢问敢探究,学习后劲儿足。

          (来源:辽宁日报)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