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神庙壁画被演绎成“黄河阵”秧歌(图)

09.03.2015  11:55

  唐杖子村有个雹神庙,建于1941年,庙内的连环壁画是三霄女大摆黄河阵为兄长赵公明报仇的故事。

  雹神庙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被毁前该壁画被几位农民描绘下来,并演绎成现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阵”秧歌。 “黄河阵”第三代传承人王运丰告诉记者,农历正月十二,北四家子乡举办秧歌大会,“黄河阵”是其中之一。

  王运丰今年53岁,从小酷爱文化艺术,受老人谢海廷、赵希武、李文芳等人的熏陶,14岁开始参加本村“黄河阵”秧歌的演出活动。 1992年,他组织排练的“黄河阵”秧歌代表朝阳市参加第二届沈阳国际秧歌获银奖。

  由于取材于神话《封神榜》,“黄河阵”秧歌神话色彩很浓。主要人物有姜子牙、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燃灯道人、二郎神、哪吒和云霄、碧霄、琼霄、黄天化、彩云仙子。记者在排练现场看到,大部分人物都有坐骑,或禽或兽,边行边打,奇态百陈。

  王运丰说,这些道具都是他们自己制作的。他说,“黄河阵”的第一代传承人李志艺,“如果活着已经110多岁了。 ”

  李志艺生于朝阳县北四家子谢杖子村,十几岁开始学唱戏。 1958年,李志艺和本村文艺骨干谢海廷、赵希武等一起把《封神榜》中的《三霄女大摆黄河阵》这段故事搬到秧歌中来,并命名为“黄河阵”。

  传承人谢海廷集编、导、演于一身,亲自设计制造了各秧歌人物坐骑如“四不像、梅花鹿、独角兽、青牛”等,使“黄河阵”秧歌的表演内容更加丰富,观赏性更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朝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胡桂杰向记者讲解,“黄河阵”的主要表演形式分为:踩街、撂场两大部分。在踩街时,两边是鼓、伞、棒、花。 “黄河阵”的主要人物在社火队中间边行进边表演。撂场:每到一处,社火队伍打大场之后,“黄河阵”社火队人物进入中心场地,伴着鼓声和唢呐声进行打斗表演。 “黄河阵”的音乐伴奏,文场包括唢呐、板胡、二胡,武场有大鼓、铙、钹、锣、小钗等。

  “黄河阵”秧歌中的人物大都有坐骑,各有各的服饰,各有各的道具。不管是踩街还是撂场,不管是文场还是武场,都那么有气势,让人百看不厌。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