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雾不一定有霾 能见度低不见得空气就“脏”

02.11.2017  07:26

  近期,北方城市陆续进入供暖季,大气污染带来的挑战再一次摆在眼前。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好坏的客观体现,十九大报告提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治理大气污染,并非朝夕之功。环境保护无人能置身事外,只有人人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意识到环保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时刻关注环境状况,监督环保措施落实,才能汇聚力量,推动大气污染治理不断取得成果。

  治理大气污染,不仅要有目标一致的共识,更要有力度不减的共同行动。为此,今日起,本报与沈阳市环保局共同推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从我做起”系列报道,以此来帮助大家更系统、更科学、更正确地认知污染天气、关注环保,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水绿山青、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家园。

  今天是本次策划报道的首篇报道,我们先来认识污染天气。

  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

  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烟雾)。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一般来讲,有雾的天气条件容易产生霾,但也有的天气只是单纯因湿气大产生了雾,九十点钟太阳出来便会散去。因此,能见度低的天气不一定是雾霾天。

  不利气象条件易导致污染天气

  “霾”字自古有之,并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就目前而言,污染天气源头多种多样,主要以人为因素为主,比如:汽车尾气;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家庭装修中产生的粉尘。雾霾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污染物在静稳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污染天气。由此可见,污染天气的产生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既是污染天气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

  秋冬时节是污染天气高发季

  每年深秋开始到整个冬季,是污染天气高发季。主要因为秋冬季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扩散的逆温天气多发,秋冬季冷空气先遣部队风力小,冬季北方取暖,污染物排放量增多。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与雾相比,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