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退牧还草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6%

17.11.2015  10:28
   退牧还草、草原围栏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十二五”以来,随着我省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相继实施,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开始好转,生态功能开始恢复。据监测,退牧还草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由78%提高到86%,提高了8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深入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我省相继启动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使项目区草地退化趋势得到有效缓解,草地生产能力及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工程区域内的草地退化速率有所下降,鼠害猖獗的势头得到遏制,草地生态压力得以减轻,增产效果初步显现,草畜矛盾得到缓解。
  “十二五”前四年,我省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总投资146.8亿元,重点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藏区游牧民定居、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农牧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农牧项目、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项目、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农牧项目、草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截至目前,退牧还草工程完成草原休牧3765万亩、补播改良1181.5万亩。建设游牧民定居房屋6.2万幢。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完成建设养畜配套工程3.04万户,黑土滩综合治理522.58万亩,鼠害防治4965万亩,虫害防治1035万亩。仅在青海湖流域完成重度退化草地恢复5790万亩,退化草地补播1.5万亩,围栏封育5.18万亩,防治鼠害345万亩,防治草原虫害183万亩,建设牲畜暖棚166幢。治理青海湖流域沙化草地54.75万亩,黑土滩100.80万亩,毒杂草理90万亩,防治鼠虫害84.72万亩。累计增殖放流土著鱼苗1643.6万尾,湟鱼资源量从2002年的0.26万吨恢复至目前的5.05万吨,增长19倍。
  目前,全省已建立省级草原防火应急指挥中心和防火物资贮备库1处,草原防火站13处,草原区监测样地布点达到694处。牲畜防灾越冬饲料贮备及调运范围扩大到12县,年贮备规模达到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