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对话传承人”:跨界融合创新 见人见物见生活

11.04.2018  11:42

  3月27日至30日,“手作匠心——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雕刻类)”活动在朝阳凌源市、阜新市、鞍山市岫岩县举办。今年年初,为提升全省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水平,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有力支持下,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根据我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实际情况,甄选出刺绣类与雕刻类名录项目展开实地调研。本次是继刺绣类调研后举办的第二场活动。

  本期调研活动历时4天,围绕凌源皮影戏、岫岩皮影戏、阜新玛瑙雕、岫岩玉雕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邀请来自北京与省内知名学者、非遗传承人、相关行业专家,通过考察加研讨的方式,共同探讨传统工艺的现代发展。四天时间内,专家们陆续考察了振声影雕(家庭作坊式)、凌源市城乡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凌源英熙皮影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凌源皮影展厅、李洪斌作坊、杨记玛瑙厂、阜新十家子玛瑙市场、王运岫玉器厂、唐帅玉器馆、吕正业、于水龙皮影雕刻,观看了完整的技艺流程与产业规模,搜集到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场研讨。

  近年来,我省雕刻类非遗项目发展遇到瓶颈,玛瑙雕素活、玉雕素活与皮影戏市场日益艰难,产品销量不好等诸多问题突出,长期困扰着非遗传承人,也影响了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面对这一难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家杨阳表示,美术越是接近理想越美,而工艺则越接近现实越美。非遗工艺不仅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还要具有“实用性”。如阜新玛瑙雕与岫岩玉雕,将传统工艺从经验性层面提升到科学的高度,让技术与艺术更好地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周晓晶认为,除了实用性的体现,我省雕刻类技艺如凌源皮影戏、岫岩皮影戏,可以更多地关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组建设计团队,发展文创产品,实现“跨界”融合,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辽宁省琥珀(煤精)行业协会秘书长、琥珀界唯一的“天工奖”获得者陈焕升看来,作为80后,自己则更关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对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例如近一年国内众多直播平台与非遗“联姻”,非遗传承人频繁进行网络直播,现场展示传统技艺,见人见物见生活,由此网络订单剧增,大批网友“路转粉”,让非遗在年轻一代的关注下焕发新生。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通过搭建平台,使多领域专家集中对辽宁非遗进行把脉,挖掘项目潜力,打开传承人视野,为我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传统工艺振兴提供了思路。至此,2018年“手作匠心——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活动圆满结束。今后,辽宁省非遗保护工作将不断探索推进,让传统牵手现代,跨界融合创新。(王俏/文      王俏、尹忠华/图)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