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简政放权:做好减法加法

29.07.2015  07:21

  记者侯国政孙大卫报道 省去了市里区里两头跑的麻烦,让发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张海南倍感轻松。 7月16日,公司刚刚获批的施工许可,是在鞍山市千山区开发园区审批服务大厅一站办结的。

  如今在鞍山,企业为新建项目办审批,不仅少跑腿了,时间也省了不少。

  鞍山市发改委项目审批处工作人员刘江说:“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全流程不会超过34个工作日。 ”

  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审批流程缩短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更让项目快速上马,抢占了市场先机。

  从两年前的5511项行政权力,缩减到现在的3370项,两年,鞍山市将69个部门手中的权力精简了38.85%。2013年起,鞍山市在全省率先进行两轮梳理,对权力清查和确立,将省级以上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拟保留权力的唯一依据,对每项权力进行逐条审核。

  今年年底前,鞍山市还将砍掉一批行政审批项目,争取办理时间和前置要件分别再减少20%。

  权力清单一旦形成,每次更改都必须按程序办理。

  根据鞍山市权力管理的最新规定,每一项权力列入清单,都必须走法律程序。要等相关部门进行核对后,经过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才能执行。

  在鞍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晓文看来,想把权力总数减下去,企业、百姓得实惠,必须要做好减法与加法。

  所谓“减法”,就是把审批流程简化,把前置要件减少,将等待时间缩短。

  鞍山市住建委审批处处长侯瑞刚表示,2015年市住建委将施工许可阶段的要件从18个减少到13个,竣工验收阶段的要件由20个减少到9个。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也由几十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

  为了将“减法”做得彻底,鞍山将行政审批程序,从“串联”改为“并联”。

  办件不必再一项等一项;同一阶段各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同步办理,进而将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由203个工作日压缩至34个工作日。

  为方便企业,鞍山市主动将67项行政权力下放到县区,缩短了企业办事流程。

  权力下放了,行使权力的岗位、工作在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自然从市里到了区里。 “人随事走”,权力不会悬在半空中。

  对于基层单位工作人员一时承接不好的工作,鞍山采取换岗培训的办法,让基层工作人员到市级单位工作一段时间,熟悉工作后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上。

  对于基层单位暂时承担不了的工作,下级还可以依法向上级单位请求“反委托”。

  鞍山的“放权”,不是放后不管,而是放管结合,减法之后还要做加法——“考核+督查”。

  在鞍山市服务业委城区经济处处长孟庆来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表——《城区和开发区承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考评情况的通报》。每个季度,孟庆来都要为鞍山市城区和开发区进行打分。

  在这张A4纸上,服务业部门下放到区里六大管理权限的承接人员、企业满意度、进驻服务中心情况等16个考核内容和分数一目了然——考核垫底的区将被约谈。

  两年间,鞍山市对各个部门的简政放权实践情况,进行了8次监督检查,确保被下放的权力不会悬在半空中。

  同时,为了杜绝那些“找人”、“卡人”的幕后做法,鞍山市在行政审批过程中,采取窗口提交、窗口取证的办法。在整个审批过程中,除了核实要件的电话沟通外,办事者与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零接触”。

  办事大厅内,每一个工作区内都有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

  鞍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高明说:“所有的工作环节都被晒在了阳光之下,贪腐自然而然就无从藏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