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強化“平庸就是错”观念

11.02.2015  07:47

  《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公堂木偶”的故事:一名官员死后,在阎王爷面前自称清正廉洁,所到之处只喝一杯水。“虽无功,但也无过。”阎王爷斥责道,你做官没有功劳就是罪过!

  “无功即为过”忠告世人,职务与担当相依,岗位与责任相连。在位谋其政,有位当有为,有为须实干。“干”字,一直是有史以来为官者任上政绩的基本评判标准。

  以丹东市凤城大梨树村原党支部书记毛丰美为例,他在去年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永远地离开了他为之拼搏一生的热土。乡亲们含泪点赞这位“全国十大杰出村官”的丰功伟绩时,集中在一个字上,就是:干。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党员干部自觉不自觉地存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表现为在岗不在状态,在位不谋公事,在职不干实事。出了问题,不是反省自己,而是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解脱自己。任务来了能避则避,遇到难题能躲则躲,缺实干劲头,少担当勇气。因此,这些行为被群众戏称:“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混日子,疲疲沓沓守摊子,涛声依旧老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强化“平庸就是错”观念,既是从政的理想追求,也是为官的政治责任。这不仅是领导干部职责所系,也是社会发展规律所需。追求“有功”还是但求“无过”,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标准。追求“有功”者,对工作高度负责,积极开拓进取,坚持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始终把创业、创新、创优,依托并兑现在一个“干”字上。它与奉行“只图所在,不图所为”的平庸之辈,形成鲜明对比。“庸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政治群体,他们秉持“难得糊涂”的狭隘认知,这比贪官污吏对社会的危害还要严重。导致官员的“庸懒散”,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受群众诟病与社会批评。有鉴于此,“纠四风、正作风”,坚持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唯如此,才能使庸官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让为官者“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成为新常态。唯如此,“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的古训,才能入脑入心,令人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