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驻村扶贫两步走 引领贫困变小康

19.01.2017  14:02

一座座整齐、壮观的蓝白色彩钢瓦房矗立在蜂蜜沟村公路旁的山脚下,这就是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帮扶蜂蜜沟村成立的养羊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发展研究中心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也是带领蜂蜜沟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项目。

美也蜂蜜沟,穷也蜂蜜沟

蜂蜜沟是旺清门镇西部一个有292户人口的村庄。作为辽宁东部“七三二水一分田”秀丽山河的一个缩影,蜂蜜沟村青山绿水、气候宜人,在这个工业化、城市化突飞猛进的年代,无异于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如同全国各地偏僻农村在城市化大潮下的缩影,由于远离城市,蜂蜜沟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没有规模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没有规模化的养殖业,更没有任何村集体经济活动。蜂蜜沟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打工、参军或者上学,村里满是老弱病残、留守儿童,剩下的劳动力也都年近半百。

由于种植业品种单一,农民不仅收入低而且没有保障,村里贫困户达到151户,占村全部人口的一半;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村委日常运营入不敷出,为了维持村里的基础设施维护和基本公共服务,村委只能伸手向上边要钱,却仅仅是勉强维持。而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以及丧失劳动力的村民也成为村集体的一大负担。

总之,在这个山村的美丽外表之下,距离农民安居乐业奔小康还有一段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初来乍到的驻村工作队

2014年7月,为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基层,辽宁省委省政府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抽调5300多名干部,每3人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到1790个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驻村工作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走进了蜂蜜沟村。

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是省政府直属参公单位,是省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是一个由高学历知识分子为主要力量的政府智库,被称为省政府的“外脑”。为了这次扶贫任务,中心委派了两名博士和一名硕士组成工作队,直接向中心党组和机关党委汇报,决心非常大。然而,相比省直单位中的强势部门,发展研究中心既不掌握资金也没有调动资源的能力,这不由得使村干部和村民产生一定的怀疑--一个“务虚”的部门,在扶贫工作中是否能够务实?一群书呆子是否能够接地气?而工作队也有自己的担心--自己的理论知识能否应用到扶贫的实际工作中?能否与村民和村干部顺畅的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村干部成了“博士后

蜂蜜沟的村干部对多年来的“粗放扶贫”已经习以为常,扶贫单位很少进入最基层的村庄,往往去一趟镇政府,给钱给物就算扶贫了,敷衍了事。一开始,村干部并不认为这次驻村工作队会有什么不同的办法,唯一期盼的是给钱给物多一些。村干部的不信任和担心自然尤其道理,驻村工作队也意识到了要想完成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脱贫任务,实现“精准扶贫”,首先就是要与村干部做好沟通,打消他们的疑虑,团结一心,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驻村工作队一开始与村干部沟通时就很讲究方法,坚持“只带耳朵不带嘴”的原则,认真听村干部介绍村里的实际情况,自己认真记录,认真学习,尊重村干部的意见,保留自己的意见,使村干部觉得这是一支虚心的驻村工作队。在详细了解了蜂蜜沟村的实际情况之后,驻村工作队开始发挥懂政策、懂经济、懂研究方法的优势,开始与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蜂蜜沟的脱贫大计。

随着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越来越深入,村干部的思维方式渐渐有了转变,开始理解精准扶贫的概念,扶贫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升,扶贫的思路也大大拓宽。村支书林凤武不无风趣的说:“你们发展研究中心工作队全是博士,我以后就跟在你们后边学习,那我就是博士后了。

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精准扶贫

在完成了摸底工作,并得到村干部支持后,驻村工作队开始拟定帮扶计划。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已经形成了共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往那种给钱给物的老办法可以解决一时之需,但不是长远之计。村主任隗延海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以前的扶贫款钱再多,如果不搞项目,发到村民手里,他们喝喝小酒,打打小麻将,祸害不了几天就没了。”这让驻村工作队痛下决心,必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劳动生财。

通过分析,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把贫困户分成两种:一是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和致富项目的;另一种是没有劳动能力,且没有资金和致富项目的。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贫困类型,驻村工作队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两套不同办法,两条腿走路,各个击破。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决定率先解决的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问题。辽宁东部山区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盛产人参、关龙胆、辽五味等名贵中药材,而新宾县也是著名的人参加工基地。经过与村干部探讨并多方考察,驻村工作队帮助联系了抚顺益康药业公司,为蜂蜜沟村引进了人参种植项目,企业承包村民土地,并雇佣村民在参地打工,工资为100元/天,一方面,村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的收入,每亩地600元/年;另一方面,村民可以通过在参地务工获得劳动收入。初步统计,能够稳定在参地打工的村民,每年收入能够达到1.5万元左右。最终,有86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脱贫。

然而,那些没有劳动能力、又缺乏资金的贫困户也是驻村扶贫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此,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这些贫困户的脱贫问题。通过协商和讨论,大家最后一致认为应该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村两委班子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将贫困户的资金综合起来,村两委班子通过开展合作社的方式统一使用、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既解决了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的问题,还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问题。

按照这个思路,村支书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跑到广州去考察市场,发现当地羊的销路特别好,因此,村两委决定成立养羊合作社,通过养羊带动村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村支书联系了当地的销售市场,打通了销售渠道。

但当时村里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没有钱可以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撰写了养羊合作社的可行性报告,对项目成本、项目盈利、项目融资、产品销售渠道和项目进度安排进行了系统研究,拿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中心党组为此召开了党组会议,专门听取驻村工作队的汇报,决定拨款50万元,帮助村里发展养羊合作社。

合作社计划对68户贫困户实施入股“全覆盖”。根据贫困户自身经济实力,分为三个档次:一档10000元;二档5000元;三档2000元。贫困户自愿选择投入资金档次,合作社以中心已经投入的50万元资金匹配,也分三个档次一一对应:一档10000元;二档5000元;三档3000元。这样,贫困户本金不变,但分红变多了。以第一档为例,出1万元的本金,可以享受2万元的分红。如果有实在拿不出资金的个别贫困户,驻村工作队联系镇、村两级干部,以借款的方式给贫困户作为本金,合作社再匹配资金,使其能够享受政策,实现脱贫。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县扶贫部门,为贫困户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

在调研中,许多贫困户对村支书和村主任说:只要你们俩入股,我们就愿意跟着你们入,对你们俩,我们绝对放心。为了保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养羊合作社上的工作积极性,并且给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示范作用,合作社规定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入股,每股2万元,风险自担。

合作社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管理和运营,因此,通过这个项目,还能够锻炼和提升村两委班子,主要是书记和村主任的观念和经营能力。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为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将为合作社提供养羊方面的技术支撑,计划每季度聘请专家2次,来合作社讲授养羊相关知识。

该项目6月份启动,现在养羊基地已经全部建立,总建筑面积为1700平方米,可容纳的养殖规模为3000头左右。看到养羊基地成立后,村民更有信心了,都纷纷表示将投入资金进入合作社。

产业扶贫永远在路上

经过两个项目的实践,蜂蜜沟尝到了产业扶贫的甜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也积累了经验,第一次对实现脱贫有了坚定的信念。今年玉米虽然丰收,但由于市场波动,收购价格暴跌,种植户都没有挣到什么钱,村干部意识到守着良田美景,决不能仅仅继续种植传统的玉米和水稻了。于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联系木耳种植项目,拟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带动村民致富,力争使产业扶贫再上一个台阶,达到新的层次。同时,依托村里的自然资源,计划打造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景观路、采摘园、滑雪场等一系列旅游资源开发,力争早日让蜂蜜沟村实现脱贫,并实现小康。

 

 

 

 

 

新宾满族自治县扶贫办

                                                                      2017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