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彪:迎接京沈高铁时代推动辽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16.09.2020  16:31

京沈高铁通车在即,作为国家重点高铁运输网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阜新、朝阳、铁岭三市,区位优势越发凸显,将迎来难得的高质量发展机遇。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李洪彪对此作了深入阐释。

一、应重点擦亮辽西北地区三张中外驰名的特色明片

辽西北应围绕如下三张名片,做大、做足、做好文章,并由此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1、擦亮阜新“世界玛瑙之都”名牌。阜新玛瑙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玛瑙之都”。阜新玛瑙雕刻被第一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代中国有着深远品牌影响。

2、擦亮朝阳“古生物化石”名牌。朝阳境内的古生物化石,数量品种多、保存好、价值高,堪称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

3、擦亮铁岭“中国榛子之都”名牌。铁岭榛子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八部委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相关内容,由此确立了“中国榛子之都”地位。

二、应充分抢抓辽西北地区五大地缘凸现的资源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阜新、朝阳市在京沈线上,一头连着14亿人民首都北京,一头连着东北第一都市沈阳;铁岭市北和长春相邻、南和沈阳只有17分钟高铁路程。高铁开通后辽西北地区接受经济辐射、产业转移优势更加凸显。

2、土地资源优势。辽西北三市土地面积大,人均占有土地、占有耕地是全省最多地区。土地资源丰厚,空间载体巨大,将是辽西北高质量发展最大后发优势。

3、特色农业优势。阜、朝两市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铁岭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该区域农产品一直是我省农副产品基地,小杂粮、干果等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4、能源开发优势。辽西北地区阳光充足,季风强烈,适宜于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铁岭每年剩余大量秸秆可用来生物质发电,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又可替代煤炭原料。

5、人力成本优势。该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廉,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低收入人口比例大,服务业待开发领域多。

三、应积极预防辽西北地区可能发生的三个负面效应

1、人员的虹吸效应。在高铁时代,北京、沈阳等大都市将会使辽西北的资金、人才、技术向经济高地聚集。这种外流后果可能会加剧辽西北的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

2、消费的选择效应。以前由于交通不便,辽西北消费群体只能就近就便。一旦高铁开通后,本地消费中将有一大部分被北京、沈阳所替代,对此辽西北三市要及时有效应对。

3、投资的跟随效应。面对高铁时代,辽西北三市不能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盲目跟风投资,在决策上既要注重速度,更要注重科学规划、高质量发展。

四、对策建议

1、把朝阳、阜新打造成辽宁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支持朝阳、阜新和京津冀优先发展先行区,并列入辽宁“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劳动密集、资源加工项目,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项目。

2、借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契机做好辽西北产业承接。既要借助北京这一有利契机,结合辽宁实际进行产业对接,做足“引进来”文章。更要抓实辽西北产业输出,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努力成为京津冀的“米袋子”、“菜蓝子”、“后花园”,做活“走出去”文章。

3、促进辽西北地区全域旅游和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推进温泉、康养等精品景区建设,提升旅游购物服务水平。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开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珍珠串式休闲宜居、生态旅游集散地。开发旅游伴手礼、汽车后备箱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