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并举 丹东29.2万农村贫困人口“摘帽”

28.02.2016  03:18

  “看,这就是政府给俺盖的3间新房,又结实又暖和,这个冬天一点也不冷。”春寒料峭,东港市长安镇红石村贫困户郭玉洲家却是暖意融融。“村里还帮俺找了一份打工的活儿,一年能额外挣1万多元,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郭玉洲开心地说。这几年,红石村通过精准扶贫,实现了既治标又治本,全村56家低保户已有20%实现脱贫。

  小康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人口“掉队”。基于这样的考虑,丹东市强化政府责任,增强社会合力,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有效缩小了农村贫富差距,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十二五”期间,丹东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9.2万人,年均5.8万人。

  走进红石村,坑洼狭窄的土路已经被宽阔平坦的油路取代。为了改变村子面貌,村干部多方筹资300余万元,将原来3米宽的路面拓宽至5米,完成屯堡路硬化、油化15公里。“道路拓宽改造后,农产品在最短时间就能卖出去,仅此一项,2015年全村就减少损失约20万元。”村支书曲国峰介绍。

  为促进精准扶贫政策举措具体化、项目化,丹东市在促进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同时,还对居住在偏远山区“行路难、通电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贫困户,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实施了移民搬迁1267户。五年来,丹东市共投入2500万元财政移民扶贫专项资金,使贫困户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就业渠道拓宽。

  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两轮党政机关联系企业和金融机构结对帮扶135个贫困村活动,丹东共投入帮扶资金3亿多元。投入财政到户扶贫专项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扶贫互助社116个,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长效互助扶贫机制已经形成。扶贫互助社累计投放资金9000多万元,受益贫困户年均增收4000元。

  与此同时,丹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通过贴息扶持和政策牵动,全市共培育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64家。引导企业到贫困村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订单生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1.2万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并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眼下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丹东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户一策”制定脱贫措施。计划到2018年,全市124个贫困村将要全部“摘帽”,现行贫困标准以下的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