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蒸蟹肉发黑流胶状物

29.12.2014  14:40

  黄先生买到的螃蟹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郑孝然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郑孝然)  自称冷库保管员上门推销螃蟹,10斤只需150元。黄先生一下子买了100斤,蒸熟后却发现蟹盖有“针眼”,蟹肉发黑并流出胶状物。

  卖蟹者称,同批螃蟹另有6000斤已流入市场。

  业内人士提醒,跨年季海鲜多为冰鲜,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购买时应注意鉴别。

   “冷库直销”便宜蟹内有胶状物

  黄先生在苏家屯区经营一家门市,12月27日店内来了几名陌生人。这些人自称是某冷库保管员,带了很多礼盒装冰鲜海蟹。

  “他们卖的螃蟹比外面便宜不少。”黄先生说。对此这些人称,由于冷库老板太苛刻,他们就自己拿了一些货出来卖。

  黄先生称,这些人切开一只螃蟹供检验,尚未解冻的螃蟹看起来肉质饱满雪白,没有异味。每箱有17只,大小不一,大的约半斤,每箱重10斤,卖150元。

  “我觉得年底买点螃蟹送给亲友也不错。”黄先生买了10箱,“他们还打了八折,一共收了1200元。”

  当晚黄先生蒸了一些螃蟹,结果发现,“笼屉上全是黑色胶状物,每只螃蟹都有东西往外流。”黄先生说,锅内蒸汽也不是鲜味,而是一股怪味。掰开蟹壳,壳内几乎空瘪,残存的蟹肉也发黑。

  更让黄先生担心的是,每只蟹壳上都能看到类似针眼的小洞。黄先生又检查了其他几箱螃蟹,发现螃蟹上都有类似针眼的小洞。

   卖蟹者先称不知情随后失联

  黄先生马上给卖蟹者打电话,“他们说也很惊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黄先生要求退货,卖蟹者表示只能退回120元,且迟迟没有明确退款方式和时间。

  黄先生说,交涉中卖蟹者称,这一批海蟹有600箱,总重6000斤,已经流入沈阳市场。

  昨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卖蟹者的电话,均未接通。电话的归属地显示为辽宁朝阳。

  黄先生表示,店内监控录像拍下了卖蟹者的外貌和销售全过程,如有必要,将报警。“我吃个亏,得给其他人提个醒,不能让售假者再次得逞。”黄先生说。

   厂家:可能是经销过程造假

  黄先生展示了螃蟹礼盒,礼盒包装上标明螃蟹产地分别为丹东和大连,包装盒上有厂家信息。

  记者按照厂家信息分别联系了两家公司,其工作人员均表示,公司为正规海产厂家,产品质量可供检验。

  根据记者的描述,工作人员表示,不像是螃蟹本身变质,更可能是人为造假。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海鲜出厂后可能有多道经销商,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分装造假,甚至可能冒用商标。

   记者走访

   “针眼蟹”市场未见商家:一分钱一分货

  昨日,记者走访沈阳多个海鲜市场。在沈阳北大营海鲜市场,均未发现有“针眼蟹”。

  一商家表示,螃蟹生命力弱,活蟹注水或注胶极易造成死亡,且增加的重量有限,实际上并不能带来更大收益。

  “冰冻螃蟹时你也看不见是不是活的,加没加东西谁也说不准。”商家介绍,冰鲜螃蟹应为产地活蟹急速冰冻而成,才能保证质量,且保质期只能短期延长。

  商家表示,如果注入的是清水或食用胶,对人体伤害尚小,但已知也有不法分子使用工业材料加工海鲜。

  “一分钱一分货。”商家表示,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冰冻海鲜,其质量往往参差不齐。

   业内揭秘

   海鲜造假有三招假期节庆最高发

  昨日,某业内人士介绍了沈阳冬季海鲜市场常见的造假方法:

   方法一:海鲜产地“偷天换日”

  大连刀鱼、盘锦河蟹、波士顿龙虾……这些海鲜因特定产地而质优价贵,而使用其他产地海鲜替换或掺入,即可降低成本。

  鉴别:很多地方名产已有保护性防伪标识。此外,一些特产海鲜有其上市季节,如真正“渤海刀鱼”多在10月上市,且数量极少,如今市面上的“大连刀鱼”多来自南方。

   方法二:海鲜品种“偷梁换柱”

  “冒牌大黄花”最为常见,养殖冒充野生的情况也很多。

  鉴别:最有效的办法是“以价定质”,如优质野生大黄花鱼时价一般在每斤400元~500元,甚至更高。大小统一、颜色匀称、花纹明显的海产品,为养殖的可能性较大。

   方法三:海鲜上秤“加重加料”

  蟹类可注水、注胶,也可以在捆蟹皮套上做手脚;鱼类可裹上冰壳;贝壳类则可填沙,礼盒装海鲜的包装盒也可以“加重”。

  鉴别:可取样抽查,上秤时应注意是否带包装称重。

  业内人士表示,年终岁尾,冰冻、冰鲜海产大量上市,正是“造假”高发时节,建议消费者到正规市场选购,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