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七大案例提醒老年人防骗

25.10.2017  08:28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 重阳节将至,10月24日,中消协用几个老年消费典型侵权案例提示老年消费者警惕保健食品、投资理财、旅游、养老等领域的消费陷阱,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1:免费讲座赠“豪礼”

  八旬翁花费近万元

  80岁的李先生看到有免费健康讲座,可免费领取价值7680元的负离子空气净化器一台、2360元五行养生表一块、298元智能手杖一根和128元智能暖手宝一个。听完专家讲课,老先生以7680元买了两台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及3张过滤网,也得到了赠送的3件物品。回家试机发现一台空气净化器有质量问题。回忆整个过程才反应过来上当受骗了,销售人员不再接听他的电话。

  案例2:被诊断身患“重病”

  7万多买下假保健品

  钱老伯应邀参加老人茶话会,被自称是国家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被告诫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钱老伯被推荐花74580元买了5盒某品牌“熊胆汁”,称既养生又具有保肝、护肝、利胆溶石等作用,能治百病。回家后,钱老伯怀疑产品功效要求退货遭拒。经调查,所谓“熊胆汁”实为四川省某有限公司生产主供制药厂的原材料。经协调,商家同意全额退钱。

  案例3: 100元无锡两日游

  花数万元买保健品

  胡阿婆和老伴均年过八旬,注重养生,与一家老年保健品店的销售员成了“忘年交”。去年底,小杨称公司答谢客户组织无锡短途游,包吃包住100元。胡阿婆约了同小区的退休教师黄阿姨一起前往。住小旅馆、吃“大锅饭”,第二天一行人被带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参加“答谢会”,会上五六名老年人现身说法称该公司新研发的保健品“包治百病”,胡阿婆花2万多元购买了新产品,黄阿姨也购买了四五万元的产品。

  案例4:理财合同糊涂签

  事后发现是“借款”

  青岛某投资有限公司以“免费听讲座送礼品”形式邀请70岁高龄的王女士参加了一期理财讲座,该公司宣传购买其理财产品,高利息、低风险。王女士只是听工作人员介绍,签字时并没有看合同,结果回家后才发现经营者与之签订的是借款合同。合同到期后,经营者无法还款,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王女士认为该公司是非法集资,但有自己签字的书面借款合同,难以证明此公司的违法行为。

  案例5:网上找“400”报修

  半小时被索三千

  78岁的戴女士家里的热水器突然坏了,网上查到一个维修电话报修,当天下午两位工人上门,不到半小时就弄好了,结果报价2880元,加上工钱开价3100元。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千万不要迷信400开头所谓的官方电话。一般情况下产品说明书上都附有售后电话,此外,还可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www.cca.org.cn),点击“查验宝”查询主流品牌的准确联系方式。

  案例6:重金购买“分时度假”

  旅游费比旅行社还高

  曾老先生在某公司带领下参观了一家养老院基地,称会员除可在养老院入住,还可到外地进行“分时度假式养老”在一个地方住上十天半个月,慢慢游览,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曾先生交付了“一次性设施购置费”1万元,签订了合同,之后还介绍了自己的朋友温先生加入。两人参加了商家组织的广东省内游,发现旅游费用比旅行社还要高,且公司养老院基地入住费用也不低,要求退款时却发现合同上写明“一次性设施购置费”不可退。

  案例7:老人投入全部积蓄

  险失“救命钱”

  去年,83岁的阮先生到某养老院了解环境,提出打算入住三到五年。业务员强烈建议老人购买价值105000元的尊享卡,强调该卡很优惠且可以继承和转让。老人被忽悠得当天就签了合同。但后来养老院2017年3月30日仍未开业,而老人因身体不适在2017年1月13日进行体检确诊患有脑部肿瘤,医院提示尽快手术,但老人的积蓄都投入到养老院。经过消协协调,养老院同意退还老人的“救命钱”。

  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遇到强势推销时切忌冲动,学会拒绝,在征询家人意见后方可决定。当老人资金不足商家表示垫付时,一定要拒绝。
另外,对是否进入养老院养老要做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在选择养老院时要对养老院的经济实力、经营信誉、服务能力、医疗条件等要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不能轻信推销人员口头承诺和宣传,且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经济能力确定养老院的入住档次、入住时间、入住年限。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