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云南昌宁支教的六个“秀才” 教大山里的村民开网店卖山货
从辽宁沈阳到云南昌宁县,直线距离大约为3000公里。从2015年7月底至今,东北大学赴云南昌宁研究生支教团6名成员的滇西支教岁月已经有4个多月了。
支教:送去一个多彩的课堂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师生比标准来衡量,昌宁县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支教团所服务的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在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师资更是匮乏。于是,支教团6名成员承担起了县职业技术学校“数字视频编辑”、“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电工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不仅解决了学校教学的燃眉之急,也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正常教学工作之外,支教团成员策划并启动了“七彩课堂”课外拓展系列学习活动。昌宁县漭水镇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后,支教团队长侯朋远率先举办了地震、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讲座。10月30日,昌宁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时,职校的学生按讲座提出的预案,在第一时间安全、有序地撤离宿舍和教学楼。支教团成员刘凤智举办了普通话培训大讲堂,何瑞擎举办了普法知识大讲堂,张博睿与王聪着眼于提高学生的面试综合能力,举办了模拟职场面试讲座……
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昌宁
“我要开网店,怎么开?”“东西怎么能卖得好?”“快递怎么寄?”12月4日,支教团在昌宁县鸡飞乡讲授了一堂“互联网+”操作实用知识讲座,讲座一结束,学员们就围着“小老师”问这问那。这是支教团讲座到达的第二个乡镇,来听课的有镇政府的领导、公务员,也有各村的村主任、种植大户、乡镇企业家。“我们的好东西不愁卖了!”听众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从淘宝网店到微商,面对面的指导让农户们感兴趣、学得会、用得着,每场讲座,屋子里都挤满了人。
支教团刚到昌宁时,当地县委安排了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进村到企业走访、参观、交流,支教团了解到昌宁因交通不便,全县经济基础仍较薄弱,但红茶叶、核桃、蘑菇、烤烟等特色物产及旅游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由于缺乏相关人才,在市场开拓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支教团在教学之余,当起了昌宁的宣传员,他们在相关旅游网站上,撰写了昌宁旅游资源简介、自助旅游攻略等系列文章,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了昌宁特色农副产品微信营销。
支教团成员们说,他们会陆续把课程送到昌宁的其余11个乡镇,并计划将大家集中的问题汇总,制成实用手册。